中药五灵脂的功效与作用
本类药物多具辛味,辛散善行,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活血每兼行气,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主治气血瘀滞所致的各种痛证,如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经、产后腹痛,肢体痹痛、跌打损伤之瘀痛等。也可用于其他瘀血病证。
本期中药五灵脂,这种中药来源于动物寒号鸟(复齿鼯鼠)的粪便,醋灸以后可以把臭味去掉,以春天收集者药用功效最为出色,具有疏通血脉、散瘀止痛的功效,主治血滞、闭经、腹痛、胸肋刺痛,以及跌扑肿痛和虫蛇咬伤等症。下面就随小慈一起来看看五灵脂这一味药~

来源:五灵脂为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 Milne-Edwards的粪便。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杂质,晒干。许多粪粒凝结成块状的称“灵脂块”,又称“糖灵脂”,质佳;粪粒松散呈米粒状的,称“灵脂米”,质量较次。生用或醋炙、酒炙用。
相关名字:寒雀粪,灵脂,寒号虫粪,糖灵脂,灵脂米,灵脂块,炒五灵脂。
产地:主产于河北、山西、甘肃。
性味归经:苦、咸、甘,温。归肝经。
功效: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性状鉴别:

①灵脂块又名:糖灵脂。系由许多粪粒凝结而成,呈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表面黑棕色,黄棕色、红棕色或灰棕色,凹凸不平,有的有油润性光泽;粪粒呈长椭圆柱形,其表面常碎裂,呈纤维性。体轻,质较硬,但较易破碎,断面不平坦,可模糊地看出粪粒的形状,有时呈纤维性。气腥臭,味苦。以块状、黑棕色、有光泽、油润而无杂质者佳。

②灵脂米又名:散灵脂。呈长椭圆形圆柱状,两端钝圆,长5~15毫米,直径3~6毫米。表面黑棕色,较平滑残微祖糙,常可见浅色的斑点,有的具有光泽。体轻而松,易折断,断面黄色,黄绿色或黑棕色,呈纤维性。气微弱,味微苦咸。以表面粗糙,外黑棕色、内黄绿色,体轻无杂质者佳。品质较灵脂块为差。以上2种药材主产河北、山西。此外,甘肃、吉林、新疆、北京郊区亦产。

主治病证:
1.瘀血阻滞之痛证。
本品苦泄温通,专入肝经血分,善于活血化瘀止痛,为治疗瘀滞疼痛之要药,常与蒲黄相须为用,即失笑散(《和剂局方》)。如治胸痹心痛,常与川芎、丹参、乳香、没药同用;若治脘腹胁痛,配伍延胡索、香附、没药等;若治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则与当归、益母草等同用;治骨折肿痛,可配白及、乳香、没药,研末外敷。
2. 瘀滞出血证。
本品炒用,既能活血散瘀,又能止血。故可用于瘀血内阻、血不归经之出血,如妇女崩漏经多,色紫多块,少腹刺痛,既可单味炒研末,温酒送服,如《永类钤方》五灵脂散;又可配伍其他药同用,如《玉机微义》五灵脂丸,以本品与神曲同用;临床常配伍三七、蒲黄、生地等药用。
临床应用:
1.治疗儿枕痛(产后子宫复旧不全)
取五灵脂置锅内加热,随炒随加米醋拌匀,待嗅到药味后,取出研细末。每服2钱,黄酒送下,每日3次。通常服1天痛减,2天痊愈。
2.治疗毒蛇咬伤
取五灵脂2份,雄黄1份,共研细末,每次用黄酒冲服2钱(不善饮酒者可用茶调服),同时外敷创口,每日3次。再配合内服食醋、扩创、吸毒等法。如有高热、咽干痛、谵妄、狂躁等症,是蛇毒内陷所致,除加重药物用量外,再根据临床症状辨证施治。治疗10例,皆愈。
用法用量:煎服,3~10g,宜包煎。
使用注意:血虚无瘀及孕妇慎用。“十九畏”认为人参畏五灵脂,一般不宜同用。
古籍摘要:
1.《开宝本草》:“心腹冷痛,小儿五疳,辟疫,治肠风,通利气脉,女子月闭。”
2.《本草纲目》:“止妇人经水过多,赤带不绝,胎前产后血气诸痛,男女一切心腹、胁肋、少腹诸痛,疝痛,血痢,肠风腹痛,身体血痹刺痛。”
3.《本草经疏》:“五灵脂,其功常与破血行血,故凡瘀血停滞作痛,产后血晕,恶血冲心,少腹儿枕痛,留血经闭,瘀血心胃间作痛,血滞经脉,气不得行,攻刺疼痛等证,在所必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有尿素、尿酸、维生素A类物质及多量树脂。
2.药理作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降低心肌细胞耗氧量;提高耐缺氧、耐寒和耐高温能力;能缓解平滑肌痉挛;增强正常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实验性微循环;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结核杆菌。
3. 临床研究:以五灵止痛散(含冰片、五灵脂、炒蒲黄等药),每次0.3—0.6g,口服或舌下含服,痛时即服,治疗急性痛证554例。结果显效194例,有效298例,无效62例。止痛服药后最快10分钟,完全止痛一般30—60分钟。止痛时间服1次药后可维持30分钟—12小时,多数能维持2—3小时(新编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注:内容及图片来自教材和网络,仅作科普学习,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 上一篇:中药夏天无的功效与作用
- 下一篇:中药乳香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