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小知识 > 健康常识 > 详情

中药乳香的功效与作用

本类药物多具辛味,辛散善行,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活血每兼行气,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主治气血瘀滞所致的各种痛证,如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经、产后腹痛,肢体痹痛、跌打损伤之瘀痛等。也可用于其他瘀血病证。

本期中药:乳香,在传入中国之初,乳香的主要用途就是用作香料,据说唐朝时宰相杨国忠用沉香木修建的沉香亭,是用乳香香料和泥涂墙。宋朝之后,乳香的香料地位已退居其次,转而成为一种以药用为主的舶来品。乳香成为中药里的香药一直沿用至今。

中药乳香的功效与作用

来源:乳香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其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树脂。野生或栽培。春夏季采收。将树干的皮部由下向上顺序切伤,使树脂渗出,数天后凝成固体,即可采收。可打碎生用,内服多炒用。

中药乳香的功效与作用

相关名字:熏陆香(《别录》),马尾香、乳头香(《海药本草》),塌香(《梦溪笔谈》),西香(《本草衍义》),天泽香、摩勒香、多伽罗香、浴香(《纲目》)。

产地:主产于非洲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地。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性状鉴别:

中药乳香的功效与作用

本品呈长卵形滴乳状、类圆形颗粒或粘合成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块状物。大者长达2cm(乳香珠)或5cm(原乳香)。表面黄白色,半透明,被有黄白色粉末,久存则颜色加深。质脆,遇热软化。破碎面有玻璃样或蜡样光泽。具特异香气,味微苦。

主治病证:

1.跌打损伤、疮疡痈肿。

乳香辛香走窜,入心、肝经。味苦通泄入血,既能散瘀止痛,又能活血消痈,祛腐生肌,为外伤科要药。

治跌打损伤,常配没药、血竭、红花等药同用,如七厘散(《良方集液》);配没药、金银花、白芷、穿山甲等,可治疮疡肿毒初起,红肿热痛,如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大全良方》);治痈疽、瘰疬、痰核,肿块坚硬不消,可配没药、麝香、雄黄以解毒消痈散结,如醒消丸(《外科全生集》);治疮疡溃破,久不收口,常配没药研末外用以生肌敛疮,如海浮散(《疮疡经验全书》)。

2.气滞血瘀之痛证。

本品辛散走窜,味苦通泄,既入血分,又入气分,能行血中气滞,化瘀止痛;内能宣通脏腑气血,外能透达经络,可用于一切气滞血瘀之痛证。

《珍珠囊》谓其能“定诸经之痛。”治胃脘疼痛,可与没药、延胡索、香附等同用,如手拈散(《医学心悟》);若治胸痹心痛,可配伍丹参、川芎等药用;治痛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常配伍当归、丹参、没药等药同用,如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治风寒湿痹,肢体麻木疼痛,常与羌活、防风、秦艽、当归等同用,如蠲痹汤(《医学心悟》)。

用法用量:煎服,3~10g,宜炒去油用。外用适量,生用或炒用,研末外敷。

使用注意:本品味苦活血,入煎剂常致汤液混浊,多服易致呕吐,故用量不宜过大, 胃弱呕逆者慎服,孕妇及无血滞者不宜用;疮疡溃后勿服,脓多勿敷。

古籍摘要:

1.《名医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风瘾疹痒毒。”

2.《本草纲目》:“消痈疽诸毒,托里护心,活血定痛,治妇人难产,折伤。”“乳香香窜,能入心经,活血定痛,故为痈疽疮疡、心腹痛要药。……产科诸方多用之,亦取其活血之功耳。”

3.《本草汇言》:“乳香,活血祛风,舒筋止痛之药也。……又跌仆斗打,折伤筋骨,又产后气血攻刺,心腹疼痛,恒用此,咸取其香辛走散,散血排脓,通气化滞为专功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有树脂、树胶和挥发油。树脂的主要成分为游离α,β-乳香酸,结合乳香酸,乳香树脂烃;树胶主要成分为阿糖酸的钙盐和镁盐,西黄芪胶粘素;挥发油含蒎烯、α,β-水芹烯等。

2.药理作用:乳香有镇痛、消炎、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并能加速炎症渗出排泄,促进伤口愈合;所含蒎烯有祛痰作用;乳香能明显减轻阿司匹林、保泰松、利血平所致胃粘膜损伤及应激性粘膜损伤,减低幽门结扎性溃疡指数及胃液游离酸度。

3.临床研究:用炙乳香、青皮、昆布、夏枯草、贝母等,每剂煎成50ml,分2次服,每月服药20天,经期停服,共治125例乳腺增生病。经治2-6个月后,痊愈78例,显效23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1.2%(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88)。以乳香、没药、鳖甲、五灵脂组成的中药浓缩剂,浸湿数层纱布,热敷于肝区,与加热的石蜡,外加毛毯保温,每次半小时,每日1次,治疗32例肝炎后肝区疼痛。结果痊愈21例,显效6例,进步3例,疗效不显著2例(江苏中医,1962)。以乳香、没药、冰片共研细末,加蜂蜜调成糊状,外涂,每天1次,共治40余例烧烫伤患者。结果对Ⅰ-Ⅱ度烧烫伤,一般5-10天可愈,稍重者20天内痊愈。对Ⅲ度烧伤效果不理想(新中医,1985)。

4.不良反应:对胃肠道有较强的刺激性,可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此外,还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胃脘不适、乏力、发热、卧寐不安、皮肤潮红、红疹瘙痒、烦躁不安、耳部红肿等。因此,临床上,孕妇、胃弱及痈疽已溃者忌用。可用阿托品、维生素c、氟派酸等治疗胃肠刺激症状,必要时可用抗过敏药和激素类药。

注:内容及图片来自教材和网络,仅作科普学习,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您可能感兴趣

中药五灵脂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五灵脂的功效与作用

本类药物多具辛味,辛散善行,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活血每兼行气,有良好的

中药夏天无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夏天无的功效与作用

本类药物多具辛味,辛散善行,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活血每兼行气,有良好的

中药枫香脂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枫香脂的功效与作用

本类药物多具辛味,辛散善行,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活血每兼行气,有良好的

中药红花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红花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调畅血脉,通经止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活血调经药。本类药物性

中药桃仁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桃仁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调畅血脉,通经止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活血调经药。本类药物性

中药苏木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苏木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活血疗伤,治疗伤科疾患为主的药物,称为活血疗伤药。本类药物性

中药皂荚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皂荚的功效与作用

本节药物,味多辛苦,性多温燥,主归肺、脾、肝经,有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之

中药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调畅血脉,通经止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活血调经药。本类药物性

中药儿茶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儿茶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活血疗伤,治疗伤科疾患为主的药物,称为活血疗伤药。本类药物性

中药没药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没药的功效与作用

本类药物多具辛味,辛散善行,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活血每兼行气,有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