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儿童教育 > 学习成长 > 详情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3篇)

《正数和负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通过正数和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 对负数概念的理解。

正确区分并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例分析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展示一组图片,内容包括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海拔高度中低于海平面的记录、账目往来中的支出等。

提问:这些数据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它们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25分钟) 正数和负数的定义 给出一些具体的数,如 +3,+1.5,2 3 \frac{2}{3}32​,50等,告诉学生像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正数前面的“ + ”号可以省略不写。

再给出一些数,如 -3,-1.5,-2 3 \frac{2}{3}32​,-50等,讲解像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 - ”号的数叫做负数,负数前面的“ - ”号不能省略。

强调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举例说明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收入与支出、上升与下降、向东与向西等。

以收入和支出为例,若规定收入为正,那么支出就为负。

比如收入500元记作 +500元,支出300元记作 -300元。

让学生思考并举例说出其他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尝试用正数和负数表示。

例题讲解(15分钟) 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分析:增加记为正,减少记为负,无变化记为0。

解答:小明体重增长值为 +2kg,小华体重增长值为 -1kg,小强体重增长值为0kg。

例2:某蓄水池的标准水位记为0m,如果用正数表示水面高于标准水位的高度,那么 (1)0.08m和 -0.2m各表示什么? (2)水面低于标准水位0.1m和高于标准水位0.23m各怎样表示? 解答:(1)0.08m表示水面高于标准水位0.08m, -0.2m表示水面低于标准水位0.2m。

(2)水面低于标准水位0.1m记作 -0.1m,高于标准水位0.23m记作 +0.23m。

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强调在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要先明确规定哪个为正,哪个为负。

课堂练习(10分钟) 教材课后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补充练习:如果向东走5米记作 +5米,那么向西走3米记作______米;如果盈利200元记作 +200元,那么亏损150元记作______元等。

课堂小结(5分钟)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正数和负数的定义、如何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重点知识和易错点。

布置作业(5分钟) 书面作业:课本习题XX页第X、X、X题。

拓展作业:让学生收集生活中至少三个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生活中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负数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容易出现错误。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辅导,多举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理解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

能熟练运用有理数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通过探究有理数加减法法则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

运用有理数加减法法则进行准确计算。

难点 对有理数加法中异号两数相加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有理数减法转化为加法的过程及算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练习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5分钟) 提问: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0是正数还是负数? 给出一些有理数,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回顾小学学过的加减法运算,为学习有理数加减法做铺垫。

探究新知(25分钟)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究 利用数轴,以向东为正方向,向西为负方向,通过实际行走的例子来探究有理数加法。

例如,一个人先向东走2米,再向东走3米,那么他一共向东走了5米,用算式表示为 (+2) + (+3) = +5;若先向西走2米,再向西走3米,则一共向西走了5米,算式为 (-2) + (-3) = -5。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总结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接着探究异号两数相加的情况,如先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2米,此时这个人在出发点东边1米处,算式为 (+3) + (-2) = +1;若先向东走2米,再向西走3米,则在出发点西边1米处,算式为 (+2) + (-3) = -1。

让学生分析这些算式,得出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最后探讨一个数与0相加的情况,得出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计算5 - 3和5 - (-3) ?引导学生思考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因为3 + 2 = 5,所以5 - 3 = 2;又因为 (-3) + 8 = 5,所以5 - (-3) = 8。

让学生观察5 - (-3) = 5 + 3这一转化过程,总结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用字母表示为a - b = a + (-b) 。

例题讲解(15分钟) 有理数加法例题 例1:计算(1)(-3) + (-9) ;(2)(-4.7) + 3.9 。

分析: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1)是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 - ”,并把绝对值相加;(2)是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 - ”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解答:(1)(-3) + (-9) = -(3 + 9) = -12;(2)(-4.7) + 3.9 = -(4.7 - 3.9) = -0.8 。

有理数减法例题 例2:计算(1)5 - (-5) ;(2)0 - 7 。

分析: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进行计算。

(1)5 - (-5) = 5 + 5;(2)0 - 7 = 0 + (-7) 。

解答:(1)5 - (-5) = 5 + 5 = 10;(2)0 - 7 = 0 + (-7) = -7 。

引导学生规范解题步骤,强调在计算过程中注意符号的变化。

课堂练习(10分钟) 教材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分组完成,每组派代表上台板演,其他同学在座位上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补充练习:计算(1)(-12) + 8;(2)6 - (-9) ;(3)(-3.5) + 2.5等题目,巩固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

课堂小结(5分钟) 请学生说一说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法则分别是什么,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有理数加减法运算的关键是确定符号和绝对值的运算。

布置作业(5分钟) 书面作业:课本习题XX页第X、X、X题。

拓展作业:思考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方法,尝试做一些简单的混合运算题目。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借助数轴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探究有理数加减法法则,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掌握较好。

但在课堂练习中,部分学生在计算时仍容易出现符号错误,在后续教学中应加强针对性训练,提高学生的运算准确性。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

通过解方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体会方程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及应用。

难点 正确理解和运用移项法则。

去分母时,防止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5分钟) 展示一个实际问题:某班有学生45人,会下象棋的人数是会下围棋人数的3.5倍,两种棋都会及两种棋都不会的人数都是5人,求只会下围棋的人数。

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让学生观察所列方程的特点,引出本节课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

讲授新课(25分钟)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给出一些方程,如2x + 3 = 5x - 1,3x - 7 = 8,2 x + 1 3 \frac{2x + 1}{3}32x+1​ = 5等,让学生观察这些方程的共同特点: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强调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 b = 0(a≠0),其中a是未知数的系数,b是常数项。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移项 通过实例讲解移项的概念,如方程2x + 3 = 5x - 1,为了求解,我们把含有x的项移到等号一边,常数项移到等号另一边,得到2x - 5x = -1 - 3。

讲解移项的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1,移项要变号。

合并同类项 对移项后的方程2x - 5x = -1 - 3进行合并同类项,得到 -3x = -4。

讲解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即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指数不变。

系数化为1 对于方程 -3x = -4,两边同时除以 -3,得到x = 4 3 \frac{4}{3}34​。

讲解系数化为1的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2。

去括号 给出方程如3(x - 2) = 2x + 1,讲解去括号的法则,根据乘法分配律去掉括号得3x - 6 = 2x + 1,强调去括号时要注意符号的变化。

去分母 以方程x − 1 2 \frac{x - 1}{2}2x−1​ - 2 x + 1 3 \frac{2x + 1}{3}32x+1​ = 1为例,讲解去分母的方法。

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分母2和3的最小公倍数6,得到6×x − 1 2 \frac{x - 1}{2}2x−1​ - 6×2 x + 1 3 \frac{2x + 1}{3}32x+1​ = 6×1,即3(x - 1) - 2(2x + 1) = 6。

强调去分母时要给方程两边每一项都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防止漏乘。

例题讲解(15分钟) 例1:解方程2x + 3(2x - 1) = 16 - (x + 1) 。

分析:按照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步骤进行求解。

解答: 去括号:2x + 6x - 3 = 16 - x - 1。

移项:2x + 6x + x = 16 - 1 + 3。

合并同类项:9x = 18。

系数化为1:x = 2。

例2:解方程2 x − 1 3 \frac{2x - 1}{3}32x−1​ - 10 x + 1 6 \frac{10x + 1}{6}610x+1​ = 2 x + 1 4 \frac{2x + 1}{4}42x+1​ - 1 。

分析:先去分母,再按照其他步骤求解。

解答: 去分母:12×2 x − 1 3 \frac{2x - 1}{3}32x−1​ - 12×10 x + 1 6 \frac{10x + 1}{6}610x+1​ = 12×2 x + 1 4 \frac{2x + 1}{4}42x+1​ - 12×1,即4(2x - 1) - 2(10x + 1) = 3(2x + 1) - 12。

去括号:8x - 4 - 20x - 2 = 6x + 3 - 12。

移项:8x - 20x - 6x = 3 - 12 + 4 + 2。

合并同类项:-18x = -3。

系数化为1:x = 1 6 \frac{1}{6}61​。

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规范书写格式,强调每一步的依据和注意事项。

课堂练习(10分钟) 教材课后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解方程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补充练习:解方程(1)5(x + 2) = 2(5x - 1) ;(2)3 y − 1 4 \frac{3y - 1}{4}43y−1​ - 1 = 5 y − 7 6 \frac{5y - 7}{6}65y−7​等题目,巩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课堂小结(5分钟) 请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和解法步骤。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在解方程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如移项变号、去分母不漏乘等。

布置作业(5分钟) 书面作业:课本习题XX页第X、X、X题。

拓展作业:思考如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尝试自己编一道实际问题并列出方程求解。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有了清晰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去分母和移项时容易出现错误,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这些易错点的专项训练,同时多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学习效果。

 

您可能感兴趣

初三主题班会活动方案(范文3篇)

初三主题班会活动方案(范文3篇)

初三"冲刺中考,梦想起航"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一、班会主题 冲刺中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集合的教案(范文3篇)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集合的教案(范

集合的概念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集合的含义,理

责任的作文(范文3篇)

责任的作文(范文3篇)

责任,生命绚烂的基石 当我们仰望星空,看到繁星闪烁,是否会思考是什

关于梦想的作文(范文3篇)

关于梦想的作文(范文3篇)

追逐梦想,点亮人生 梦想,是人生路上的指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梦

语文《唯一的听众》教案(范文3篇)

语文《唯一的听众》教案(范文3篇)

《唯一的听众》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优秀教师的师德表现总结(范文3篇)

优秀教师的师德表现总结(范文3篇)

优秀教师师德表现总结一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师德是教师的

初中生物教案(范文3篇)

初中生物教案(范文3篇)

教案一:《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阐明绿色植物

我与经典同行初三作文(范文3篇)

我与经典同行初三作文(范文3篇)

我与经典同行 从牙牙学语时摇头晃脑背诵的"床前明月光",到如今

《雨巷》教案(范文3篇)

《雨巷》教案(范文3篇)

《雨巷》教案 第一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

《心声》教案(范文3篇)

《心声》教案(范文3篇)

《心声》教案 第一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读写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