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区穴位图
腰区分布着多个重要穴位,在中医理论中,这些穴位对于调节身体机能、治疗多种疾病具有关键作用。
以下为你介绍部分常见穴位: 督脉穴位 命门穴 位置: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功效:培元固本、益肾壮阳、强健腰膝。
常用于治疗阳痿、遗精、月经不调、带下等生殖系统病症,以及腰痛、下肢痿痹等。
应用:艾灸命门穴可起到温补肾阳的作用,对于肾阳不足导致的畏寒肢冷、尿频等有一定调理效果。
腰阳关 位置:在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功效:祛寒除湿、舒筋活络。
主要用于治疗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遗精等病症。
应用:当出现腰部冷痛、活动不利时,按摩腰阳关穴可以促进局部气血流通,缓解疼痛症状。
足太阳膀胱经穴位 肾俞穴 位置: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效:滋阴壮阳、补肾益气。
对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健忘、性功能障碍等均有较好疗效,还可用于治疗遗尿、水肿等泌尿系统疾病。
应用:日常保健中,常按揉肾俞穴可增强肾脏功能,改善身体的整体状况。
大肠俞 位置:在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效:调和肠胃、理气降逆。
主要用于治疗腹胀、腹泻、便秘等肠道病症,以及腰部疼痛。
应用:对于因肠胃功能紊乱引起的不适,刺激大肠俞穴可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腰部疼痛时,按摩此穴也能缓解症状。
委中穴(虽不在严格意义的腰区,但与腰部联系紧密) 位置: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
功效:舒筋活络、凉血解毒、清热利湿。
可用于治疗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症,以及腹痛、吐泻等病症。
应用:当腰部疼痛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时,刺激委中穴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止痛效果。
经外奇穴 腰眼穴 位置:在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约3.5寸凹陷中。
功效:强腰健肾、活血化瘀。
常用于治疗腰痛、尿频、月经不调等病症。
应用:长期腰部劳累或肾虚导致的腰部酸痛,按摩腰眼穴能有效缓解疼痛,增强腰部力量。
腰区穴位图(1)
腰区穴位图(2)
腰区穴位图(3)
腰区穴位图(4)
腰区穴位图(5)
腰区穴位图(6)
腰区穴位图(7)
腰区穴位图(8)
腰区穴位图(9)
腰区穴位图(10)
腰区穴位图(11)
腰区穴位图(12)
腰区穴位图(13)
腰区穴位图(14)
腰区穴位图(15)
腰区穴位图(16)
腰区穴位图(17)
腰区穴位图(18)
腰区穴位图(19)
腰区穴位图(20)
腰区穴位图(21)
腰区穴位图(22)
腰区穴位图(23)
腰区穴位图(24)
腰区穴位图(25)
腰区穴位图(26)
腰区穴位图(27)
腰区穴位图(28)
腰区穴位图(29)
腰区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