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穴位图敲打
适当敲打腿部穴位可以起到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等保健作用。
以下为您介绍一些常见腿部穴位及敲打的方法、功效: 足阳明胃经穴位 足三里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简便取穴法:站位弯腰,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四指向下,中指指尖处即为足三里。
功效: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对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痛、胃胀、消化不良等有很好的调节作用,长期刺激还能增强免疫力、改善体质。
敲打方法:手握空拳,以适中力度,每分钟约60 - 80次的频率,左右腿各敲打3 - 5分钟,以局部皮肤微微发红、有温热感为宜。
上巨虚 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6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主要用于调理肠道功能,对腹痛、腹泻、便秘、肠痈等肠道病症有治疗作用。
敲打方法:与足三里类似,用空拳轻轻敲打,每条腿敲打2 - 3分钟,力度以个人耐受为宜。
足少阳胆经穴位 环跳 位置:在臀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功效: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风除湿的作用,可缓解腰腿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症状。
敲打方法:可采用坐姿或站立位,用稍重一点的力度,以空拳或掌根进行敲打,每次敲打3 - 5分钟,双腿交替进行。
阳陵泉 位置: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功效:为八会穴之筋会,有疏肝利胆、清热利湿、舒筋活络的功效。
对胆囊炎、胆结石引起的胁肋疼痛,以及下肢膝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有较好疗效。
敲打方法:用食指和中指并拢,以适当力度叩击穴位,每条腿敲打3 - 5分钟,早晚各一次。
足太阳膀胱经穴位 委中 位置: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
功效:具有舒筋活络、凉血解毒、清热利湿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腰背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等病症。
敲打方法:可仰卧位或俯卧位,用手掌或握拳轻轻拍打,每次拍打2 - 3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承山 位置:在小腿后侧,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
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腰腿拘急疼痛、痔疾、便秘等。
敲打方法:手握空拳,从委中穴沿着小腿后侧向下敲打至承山穴,反复敲打3 - 5遍,力度适中,以局部微微发热为度。
足三阴经穴位 三阴交 位置: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功效:对肝、脾、肾三脏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遗精、阳痿、遗尿、失眠等多种病症。
敲打方法:用拇指或食指关节按揉或轻轻敲打,左右腿各敲打3 - 5分钟,每天1 - 2次。
血海 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
功效: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瘾疹、湿疹等病症。
敲打方法:用手掌轻轻拍打穴位及其周围区域,每次拍打3 - 5分钟,以局部皮肤微微发红为度。
注意事项 敲打穴位时力度要适中,避免用力过猛造成局部皮肤损伤或肌肉拉伤。
如果在敲打过程中出现疼痛加剧、皮肤破损等情况,应立即停止。
饭后不宜马上进行腿部穴位敲打,建议在饭后1 - 2小时后进行。
孕妇慎用穴位敲打,尤其是三阴交等对子宫有一定刺激作用的穴位,以免影响胎儿健康。
腿部穴位敲打只是一种日常保健方法,不能替代正规的医疗治疗。
如果身体有明显不适或疾病,应及时就医。
腿穴位图敲打(1)
腿穴位图敲打(2)
腿穴位图敲打(3)
腿穴位图敲打(4)
腿穴位图敲打(5)
腿穴位图敲打(6)
腿穴位图敲打(7)
腿穴位图敲打(8)
腿穴位图敲打(9)
腿穴位图敲打(10)
腿穴位图敲打(11)
腿穴位图敲打(12)
腿穴位图敲打(13)
腿穴位图敲打(14)
腿穴位图敲打(15)
腿穴位图敲打(16)
腿穴位图敲打(17)
腿穴位图敲打(18)
腿穴位图敲打(19)
腿穴位图敲打(20)
腿穴位图敲打(21)
腿穴位图敲打(22)
腿穴位图敲打(23)
腿穴位图敲打(24)
腿穴位图敲打(25)
腿穴位图敲打(26)
腿穴位图敲打(27)
腿穴位图敲打(28)
腿穴位图敲打(29)
腿穴位图敲打(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