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讲解简单
下面为你简单讲解一些常见穴位: 头部穴位 百会穴 位置: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作用:提神醒脑、升阳举陷。
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等,对于缓解头部不适和改善精神状态有很好的效果。
比如,当你感到头晕目眩时,按摩百会穴可以帮助减轻症状。
太阳穴 位置:在头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作用:疏风散热、通络止痛。
主要用于缓解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等问题。
长时间用眼后,按摩太阳穴能有效减轻眼部和头部的疲劳感。
上肢穴位 合谷穴 位置: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方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就是合谷穴。
作用:疏风解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可用于治疗头痛、牙痛、感冒发热等多种病症。
日常感冒初期,按压合谷穴能辅助缓解发热、头痛等症状。
内关穴 位置: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作用: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对心悸、胸闷、恶心、呕吐等有较好疗效。
乘车晕船时,按摩内关穴可以有效缓解恶心呕吐的感觉。
下肢穴位 足三里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作用: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常用于改善消化系统问题,如胃痛、腹胀、消化不良等,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起到保健强身的作用。
日常坚持按摩足三里,有助于提升脾胃功能,促进身体健康。
涌泉穴 位置: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作用:滋阴益肾、平肝息风、醒脑开窍。
可用于治疗失眠、头晕、咽喉肿痛等。
晚上睡前按摩涌泉穴,有助于促进睡眠,缓解身体疲劳。
腹部穴位 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中央。
作用:温补元阳、健脾和胃。
对腹痛、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同时还有助于培补元气,增强体质。
关元穴 位置: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作用:补肾培元、温阳固脱。
常用于治疗男科、妇科疾病,如男性遗精、阳痿,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等,对生殖系统有较好的保健作用。
穴位图讲解简单(1)
穴位图讲解简单(2)
穴位图讲解简单(3)
穴位图讲解简单(4)
穴位图讲解简单(5)
穴位图讲解简单(6)
穴位图讲解简单(7)
穴位图讲解简单(8)
穴位图讲解简单(9)
穴位图讲解简单(10)
穴位图讲解简单(11)
穴位图讲解简单(12)
穴位图讲解简单(13)
穴位图讲解简单(14)
穴位图讲解简单(15)
穴位图讲解简单(16)
穴位图讲解简单(17)
穴位图讲解简单(18)
穴位图讲解简单(19)
穴位图讲解简单(20)
穴位图讲解简单(21)
穴位图讲解简单(22)
穴位图讲解简单(23)
穴位图讲解简单(24)
穴位图讲解简单(25)
穴位图讲解简单(26)
穴位图讲解简单(27)
穴位图讲解简单(28)
穴位图讲解简单(29)
穴位图讲解简单(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