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讲解头晕
头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中医通过按摩特定穴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头晕不适。
以下为您详细讲解相关穴位: 百会穴 位置: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简单找法是,将两耳向上折起,耳尖上方的中点就是百会穴。
功效:百会穴属督脉,为诸阳之会,能升提阳气、醒脑开窍、宁神定志。
刺激该穴位可改善头部气血供应,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头晕都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尤其适用于因气血不足、清阳不升导致的头晕。
按摩方法:用食指和中指并拢,垂直按压在百会穴上,力度适中,以穴位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每次按压3 - 5分钟,每天可按摩多次。
风池穴 位置:在项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大致与耳垂齐平。
功效: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穴位,具有疏风清热、通利头目、健脑益智的功效。
它能调节头部气血运行,疏散外邪,对于外感风邪、肝阳上亢等引起的头晕效果显著。
按摩方法:双手拇指分别放在两侧风池穴上,其余四指自然放松搭在头部两侧,拇指适度用力按揉,以局部有明显酸胀感且向头顶扩散为佳,每次按揉3 - 5分钟。
太阳穴 位置:位于头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功效:太阳穴是经外奇穴,具有清肝明目、通络止痛的作用。
刺激太阳穴可以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缓解头部肌肉紧张,减轻头晕带来的不适,尤其对因疲劳、精神紧张导致的头晕较为有效。
按摩方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轻轻按压在太阳穴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按摩,力度以感觉舒适为宜,每次按摩2 - 3分钟。
内关穴 位置: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简单找法是,伸出左手,掌心向上,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将食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手指下方就是内关穴。
功效: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和胃降逆的功效。
对于头晕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常用于缓解晕车、晕船等引起的头晕。
按摩方法: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穴,垂直用力,按而揉之,产生酸麻胀的感觉,保持一定力度,持续按摩3 - 5分钟,然后换另一侧。
足三里穴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简便取穴法:站位,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指向下,中指尖处即为足三里穴。
功效: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的作用。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通过刺激足三里穴,可促进脾胃运化功能,增强气血生成,改善脑部供血,从而缓解因气血不足引起的头晕。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压足三里穴,力度适中,以穴位局部有明显酸胀感为度,每次按压5 - 10分钟,每天可按摩1 - 2次。
穴位按摩只能起到辅助缓解头晕症状的作用。
如果头晕症状严重、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如头痛剧烈、视力模糊、肢体麻木等,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
穴位图讲解头晕(1)
穴位图讲解头晕(2)
穴位图讲解头晕(3)
穴位图讲解头晕(4)
穴位图讲解头晕(5)
穴位图讲解头晕(6)
穴位图讲解头晕(7)
穴位图讲解头晕(8)
穴位图讲解头晕(9)
穴位图讲解头晕(10)
穴位图讲解头晕(11)
穴位图讲解头晕(12)
穴位图讲解头晕(13)
穴位图讲解头晕(14)
穴位图讲解头晕(15)
穴位图讲解头晕(16)
穴位图讲解头晕(17)
穴位图讲解头晕(18)
穴位图讲解头晕(19)
穴位图讲解头晕(20)
穴位图讲解头晕(21)
穴位图讲解头晕(22)
穴位图讲解头晕(23)
穴位图讲解头晕(24)
穴位图讲解头晕(25)
穴位图讲解头晕(26)
穴位图讲解头晕(27)
穴位图讲解头晕(28)
穴位图讲解头晕(29)
穴位图讲解头晕(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