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小知识 > 健康常识 > 详情

穴位图讲解全部

穴位是中医理论中人体经络上的特定点,通过针灸、推拿、按摩等刺激穴位可以调节身体机能、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

人体穴位众多,分布在不同部位,以下为你选取一些常见且重要的穴位进行详细讲解: 头面部穴位 百会穴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简便取穴法:两耳尖向上连线中点处。

所属经络:督脉 作用:开窍醒脑、回阳固脱。

可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失眠、健忘、中风失语、癫狂痫证等神志病,以及脱肛、阴挺等气虚下陷病症。

日常保健:用手指指腹轻轻按揉百会穴,每次1 - 2分钟,可缓解头痛、提神醒脑。

神庭穴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所属经络:督脉 作用:宁神通窍、清头散风。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惊悸、鼻渊、癫痫等。

日常保健:早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用食指和中指并拢,轻轻点揉神庭穴3 - 5分钟,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印堂穴 位置:在面部,两眉之间。

所属经络:经外奇穴 作用:明目通鼻、宁心安神。

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失眠、小儿惊风、鼻炎等。

日常保健:工作间隙,用拇指和食指捏按印堂穴,每次30 - 60秒,可缓解眼部疲劳和眉间紧张感。

睛明穴 位置: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所属经络:足太阳膀胱经 作用: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主要用于各种眼部疾病,如近视、远视、散光、青光眼、白内障、目赤肿痛等。

日常保健:每天早晚,闭上眼睛,用食指指腹轻轻按压睛明穴,每次1 - 2分钟,可保护视力、缓解眼疲劳。

迎香穴 位置: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所属经络:手阳明大肠经 作用:疏散风热、通利鼻窍。

主治鼻塞、鼽衄(鼻出血)、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症等。

日常保健:用双手食指指腹轻轻按揉迎香穴,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揉按1 - 2分钟,可预防和缓解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状。

躯干部穴位 膻中穴 位置:在胸部,横平第4肋间,前正中线上。

所属经络:任脉 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平喘、降逆止呕。

常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胸闷、心痛、噎膈、呃逆等病症。

日常保健:当感到胸闷、气短时,可用手掌轻轻按摩膻中穴,力度适中,每次按摩3 - 5分钟,可缓解胸部不适。

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

所属经络:任脉 作用:和胃健脾、消食化积。

主治胃痛、腹胀、呕吐、呃逆、食欲不振、泄泻等脾胃病症。

日常保健:饭后半小时,用掌心以中脘穴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每次10 - 15分钟,可促进消化、增强脾胃功能。

神阙穴 位置:在脐区,脐中央。

所属经络:任脉 作用:回阳救逆、健脾和胃。

可用于治疗虚脱、中风脱证等危急重症,以及腹痛、泄泻、水肿等病症。

日常保健:每晚睡前,将艾叶搓碎后放入肚脐,用胶布固定,可温阳散寒、调理肠胃。

注意皮肤过敏者慎用。

关元穴 位置: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所属经络:任脉 作用:补肾培元、温阳固脱。

常用于治疗元气虚损病症,如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等,以及男科、妇科疾病,如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

日常保健:用艾条温和灸关元穴,每次15 - 20分钟,每周2 - 3次,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但孕妇慎用。

命门穴 位置: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所属经络:督脉 作用:温肾壮阳、强健腰膝。

主治腰脊强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早泄等。

日常保健:双手握拳,用拳背轻轻叩击命门穴,每次100 - 200下,可起到补肾壮阳、缓解腰部疲劳的作用。

四肢部穴位 合谷穴 位置: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所属经络:手阳明大肠经 作用:疏风解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病症,以及发热恶寒等外感病症,上肢疼痛、麻木等。

日常保健:当牙痛或头痛发作时,可用拇指用力按压合谷穴,持续1 - 2分钟,可缓解疼痛。

注意孕妇不宜大力按压。

内关穴 位置: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所属经络:手厥阴心包经 作用: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和胃降逆。

常用于治疗心悸、胸闷、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晕车等病症。

日常保健:乘车前或感到心慌不适时,用拇指指腹按揉内关穴,每次3 - 5分钟,可预防晕车、缓解心慌症状。

足三里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所属经络:足阳明胃经 作用: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症,以及下肢痿痹、癫狂等神志病,虚劳诸症。

日常保健:每天早晚,用拇指或艾灸足三里穴,每次10 - 15分钟,可增强脾胃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

三阴交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所属经络:足太阴脾经 作用:健脾和胃、调补肝肾、调经止带。

主治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痿、遗尿、失眠等。

日常保健:女性在经期前后,可适当按揉三阴交穴,每次5 - 10分钟,可缓解经期不适。

但孕妇慎用。

涌泉穴 位置: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所属经络:足少阴肾经 作用:滋阴益肾、平肝息风、醒脑开窍。

主治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癫狂痫、头痛、头晕、目眩、失眠等神志病症,以及咽喉肿痛、喉痹、大便难、小便不利等。

日常保健: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后,用拇指指腹用力按揉涌泉穴,每次10 - 15分钟,可引火归元、促进睡眠、增强肾功能。

 

穴位图讲解全部

穴位图讲解全部(1)

穴位图讲解全部

穴位图讲解全部(2)

穴位图讲解全部

穴位图讲解全部(3)

穴位图讲解全部

穴位图讲解全部(4)

穴位图讲解全部

穴位图讲解全部(5)

穴位图讲解全部

穴位图讲解全部(6)

穴位图讲解全部

穴位图讲解全部(7)

穴位图讲解全部

穴位图讲解全部(8)

穴位图讲解全部

穴位图讲解全部(9)

穴位图讲解全部

穴位图讲解全部(10)

穴位图讲解全部

穴位图讲解全部(11)

穴位图讲解全部

穴位图讲解全部(12)

穴位图讲解全部

穴位图讲解全部(13)

穴位图讲解全部

穴位图讲解全部(14)

穴位图讲解全部

穴位图讲解全部(15)

穴位图讲解全部

穴位图讲解全部(16)

穴位图讲解全部

穴位图讲解全部(17)

穴位图讲解全部

穴位图讲解全部(18)

穴位图讲解全部

穴位图讲解全部(19)

穴位图讲解全部

穴位图讲解全部(20)

穴位图讲解全部

穴位图讲解全部(21)

穴位图讲解全部

穴位图讲解全部(22)

穴位图讲解全部

穴位图讲解全部(23)

穴位图讲解全部

穴位图讲解全部(24)

穴位图讲解全部

穴位图讲解全部(25)

穴位图讲解全部

穴位图讲解全部(26)

穴位图讲解全部

穴位图讲解全部(27)

穴位图讲解全部

穴位图讲解全部(28)

穴位图讲解全部

穴位图讲解全部(29)

穴位图讲解全部

穴位图讲解全部(30)

您可能感兴趣

奶牛神经穴位图

奶牛神经穴位图

知识中心 阿菲金(afimilk)人体经络穴位图大全奶牛简笔画.卡通画

真实脸部穴位图

真实脸部穴位图

正本承源 皮肤管理师一定要熟悉面部穴位,只有完全掌握穴位的位钟

艾炙足部穴位图

艾炙足部穴位图

足底穴位经络图中医 穴位 经络穴位 抖音小助手 中医养生知识 适

照阳穴位图

照阳穴位图

每日一穴【至阳穴】 \n至阳,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 穴

腿穴位图敲打

腿穴位图敲打

腿部三条经络,以及穴位详细图谱!常用穴位系列五之下肢常用穴位这

简单腿部穴位图

简单腿部穴位图

腿部三条经络,以及穴位详细图谱!简学常用穴位系列五之下肢常用穴

肚子肠子穴位图

肚子肠子穴位图

四大穴位解决便秘为人体穴位,归足太阳膀胱经.董氏奇穴腹肠穴经络

愉悦的穴位图

愉悦的穴位图

让人害羞的一个穴位,却是调节阴阳,活血强身的要穴开心穴让父母和

头部15穴位图

头部15穴位图

头部按摩穴位图人体头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头维穴:治疗目痛,眼跳,

膝窝处穴位图

膝窝处穴位图

汤医科普 | 且行且珍膝,艾灸来助力委中穴委中穴位于膝盖后方的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