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胸闷穴位图
以下为您介绍一些有助于治疗胸闷的穴位: 胸部穴位 膻中穴 位置:在胸部,横平第4肋间,前正中线上。
作用:膻中穴被称为“气会”,具有宽胸理气、止咳平喘、降逆止呕等功效,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无论是气滞、血瘀还是心肺功能失调导致的胸闷,刺激该穴位都能有所缓解。
按摩方法:用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轻轻按揉膻中穴,力度适中,以穴位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每次按揉3 - 5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
玉堂穴 位置:在胸部,横平第3肋间,前正中线上。
作用:能宣肺止咳、宽胸理气,可有效缓解胸闷、胸痛、咳嗽气喘等症状,尤其对肺气不宣引起的胸闷效果明显。
按摩方法:将右手食指伸直,其余四指自然弯曲,用食指指腹垂直按压玉堂穴,力度由轻渐重,每次按压3 - 5秒,然后松开,重复操作10 - 15次,再换左手进行同样操作。
上肢穴位 内关穴 位置: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作用:内关穴是心包经的常用穴位,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和胃降逆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调节心脏功能,缓解胸闷、心慌、心痛等症状,还对情绪紧张、焦虑引起的胸闷有较好的舒缓效果。
按摩方法:用一只手的拇指指尖按压另一只手的内关穴,稍用力,以产生酸麻胀的感觉为宜,每侧穴位按摩3 - 5分钟,两侧交替进行。
尺泽穴 位置: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中。
作用:属于手太阴肺经穴位,有清泻肺热、和胃利水、通络止痛等功效。
对于肺热壅盛导致的胸闷、咳嗽、气喘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按摩方法:屈肘,用拇指指腹在尺泽穴上进行按揉,按揉时力度适中,以局部有明显的酸胀感为度,每次按揉2 - 3分钟。
下肢穴位 足三里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作用: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多种功效。
通过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生化,间接改善心肺功能,从而缓解胸闷症状。
此外,对于因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胸闷,刺激该穴位效果显著。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足三里穴,力度适中,以穴位局部有酸麻胀感并可向足部传导为宜,每次按压3 - 5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
公孙穴 位置:在跖区,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公孙穴为足太阴脾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
它有健脾益胃、调畅气机的作用,对于脾胃不和、气机不畅导致的胸闷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公孙穴,按揉时力度要渗透,以局部感到微微酸痛为度,每次按揉3 - 5分钟。
背部穴位 心俞穴 位置:在脊柱区,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作用:心俞穴是心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可直接调节心脏功能,对于心悸、胸闷、心痛等心系病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按摩方法:患者可俯卧位,按摩者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揉两侧的心俞穴,力度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每次按揉3 - 5分钟。
肺俞穴 位置:在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作用:肺俞穴是肺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能宣肺止咳、清热理气,可改善肺部功能,缓解因肺气不宣、肺失肃降引起的胸闷、咳嗽、气喘等症状。
按摩方法:同于心俞穴的按摩姿势,按摩者用拇指指腹按揉肺俞穴,每次按揉3 - 5分钟,以局部皮肤微微发红、有温热感为宜。
穴位按摩只能起到辅助缓解胸闷症状的作用。
如果胸闷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治疗胸闷穴位图(1)
治疗胸闷穴位图(2)
治疗胸闷穴位图(3)
治疗胸闷穴位图(4)
治疗胸闷穴位图(5)
治疗胸闷穴位图(6)
治疗胸闷穴位图(7)
治疗胸闷穴位图(8)
治疗胸闷穴位图(9)
治疗胸闷穴位图(10)
治疗胸闷穴位图(11)
治疗胸闷穴位图(12)
治疗胸闷穴位图(13)
治疗胸闷穴位图(14)
治疗胸闷穴位图(15)
治疗胸闷穴位图(16)
治疗胸闷穴位图(17)
治疗胸闷穴位图(18)
治疗胸闷穴位图(19)
治疗胸闷穴位图(20)
治疗胸闷穴位图(21)
治疗胸闷穴位图(22)
治疗胸闷穴位图(23)
治疗胸闷穴位图(24)
治疗胸闷穴位图(25)
治疗胸闷穴位图(26)
治疗胸闷穴位图(27)
治疗胸闷穴位图(28)
治疗胸闷穴位图(29)
治疗胸闷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