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图详细讲解
穴位是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通过针灸、推拿、按摩等方式刺激相应穴位来调节身体机能、预防和治疗疾病。
以下为您详细讲解一些常见且重要的穴位: 头部穴位 百会穴 定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简便取穴法:两耳尖向上连线与头部正中线的交点处。
所属经络:督脉 作用:百会为诸阳之会,能升阳举陷、醒脑开窍、宁心安神。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中风失语、脱肛、阴挺(子宫脱垂)等。
对于低血压引起的头晕,按摩百会穴可提升阳气,缓解症状;对于失眠患者,睡前轻柔按摩百会穴有助于放松身心,促进睡眠。
保健方法:可用指腹轻轻按压,每次按压3 - 5分钟,每日1 - 2次;也可用木梳梳理百会穴所在区域,以头皮微微发热为宜。
神庭穴 定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所属经络:督脉 作用:具有清头散风、镇静安神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失眠、惊悸、癫痫等病症。
当出现精神紧张、焦虑不安时,刺激神庭穴可起到一定的舒缓作用。
保健方法:用食指和中指并拢,轻轻按揉神庭穴,力度适中,每次按揉2 - 3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
面部穴位 睛明穴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所属经络:足太阳膀胱经 作用:主要功效为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是治疗眼部疾病的重要穴位,如近视、远视、散光、青光眼、白内障等各种眼疾都可通过刺激睛明穴来辅助治疗。
保健方法:按摩时需闭上眼睛,用双手食指指腹轻轻按压睛明穴,每次按压3 - 5秒,重复10 - 15次。
注意按压时手法要轻柔,避免损伤眼球。
迎香穴 定位: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所属经络:手阳明大肠经 作用:具有疏散风热、通利鼻窍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鼻塞、流涕、鼻鼽(过敏性鼻炎)、鼻渊(鼻窦炎)等鼻部疾病,还可用于缓解面部麻痹、面痒等症状。
感冒引起鼻塞时,按摩迎香穴可快速改善通气。
保健方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按揉迎香穴,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揉1 - 2分钟,每日数次。
也可在按揉后,用双手食指从迎香穴向上推至鼻根部,反复操作10 - 15次。
上肢穴位 合谷穴 定位: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即是合谷穴。
所属经络:手阳明大肠经 作用:合谷穴是一个应用广泛的穴位,具有疏风解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头痛、牙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失音、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等多种病症。
尤其对于牙痛,按压合谷穴能起到较好的止痛效果。
保健方法:用对侧拇指指腹垂直按压合谷穴,力度以产生酸麻胀感为宜,每次按压3 - 5分钟,每日2 - 3次。
孕妇不宜大力按压合谷穴。
内关穴 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所属经络:手厥阴心包经 作用:能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和胃降逆。
常用于治疗心痛、心悸、胸闷、胃痛、呕吐、呃逆、失眠、晕车、晕船等病症。
对于心脏不适或晕车引起的恶心呕吐,按摩内关穴可有效缓解症状。
保健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内关穴,每次按揉3 - 5分钟,频率约每分钟60 - 80次,每日可进行多次。
也可使用穴位按摩器具进行刺激。
下肢穴位 足三里穴 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简便取穴:站位弯腰,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四指向下,中指尖处即为足三里。
所属经络:足阳明胃经 作用:足三里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穴位,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可用于治疗胃痛、腹胀、消化不良、泄泻、便秘、下肢痿痹等多种病症。
长期按摩足三里穴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保健方法:可用拇指指腹按揉足三里穴,每次按揉5 - 10分钟,每日1 - 2次;也可用艾灸的方法,点燃艾条,距离穴位皮肤2 - 3厘米进行熏烤,以局部皮肤温热红晕为度,每周艾灸2 - 3次。
三阴交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所属经络:足太阴脾经 作用:三阴交穴为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具有健脾和胃、调补肝肾、调经止带、行气活血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肠鸣腹胀、腹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带下、不孕、遗精、阳痿、遗尿、失眠等病症。
女性经期不适或妇科疾病可通过按摩三阴交穴来辅助调理。
保健方法: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揉三阴交穴,每次按揉3 - 5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
力度适中,以穴位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腹部穴位 神阙穴 定位:在脐区,脐中央。
所属经络:任脉 作用:有回阳救逆、健脾和胃、利水消肿的作用。
主治虚脱、中风脱证等危急重症,以及腹痛、泄泻、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在中医急救中,神阙穴常被用于回阳固脱;日常保健中,艾灸神阙穴可温养脾胃,增强体质。
保健方法:艾灸神阙穴较为常用,将艾绒制成艾炷或使用艾条悬灸,每次艾灸15 - 20分钟,每周2 - 3次。
也可将药物研末填于脐中,外用胶布固定,进行敷脐疗法。
关元穴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所属经络:任脉 作用: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元气虚损病症,如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等,以及男科疾病(如遗精、阳痿、早泄)和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不孕)等。
关元穴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位,常刺激可增强人体正气,提高抵抗力。
保健方法:按摩时,用手掌根部轻轻按揉关元穴,每次按揉5 - 10分钟,每日1 - 2次;艾灸关元穴也是不错的保健方式,可采用温和灸,每次艾灸15 - 20分钟,以局部皮肤温热但不烫伤为宜,每周进行2 - 3次。
穴位图详细讲解(1)
穴位图详细讲解(2)
穴位图详细讲解(3)
穴位图详细讲解(4)
穴位图详细讲解(5)
穴位图详细讲解(6)
穴位图详细讲解(7)
穴位图详细讲解(8)
穴位图详细讲解(9)
穴位图详细讲解(10)
穴位图详细讲解(11)
穴位图详细讲解(12)
穴位图详细讲解(13)
穴位图详细讲解(14)
穴位图详细讲解(15)
穴位图详细讲解(16)
穴位图详细讲解(17)
穴位图详细讲解(18)
穴位图详细讲解(19)
穴位图详细讲解(20)
穴位图详细讲解(21)
穴位图详细讲解(22)
穴位图详细讲解(23)
穴位图详细讲解(24)
穴位图详细讲解(25)
穴位图详细讲解(26)
穴位图详细讲解(27)
穴位图详细讲解(28)
穴位图详细讲解(29)
穴位图详细讲解(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