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下关穴位图
下关穴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足阳明胃经。
以下为你详细介绍针灸下关穴的相关知识: 穴位定位 在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
当闭口咬紧牙时,隆起的咬肌止端前缘凹陷处即为此穴;张口时此凹陷即消失。
解剖结构 针刺下关穴时,经过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咬肌、颞下颌关节囊。
浅层布有耳颞神经的分支及面神经的颧支;深层有上颌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下颌神经的肌支等。
针灸操作方法 针法:直刺0.5 - 1寸。
一般采取仰卧位或坐位,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后,选用合适的毫针,垂直进针。
进针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患者出现明显的疼痛或其他不适,应及时调整进针方向或深度。
例如治疗牙痛时,可通过适当提插捻转手法,使针感向周围扩散,以增强疗效。
灸法:可采用温和灸,将艾条点燃后,对准下关穴,距皮肤2 - 3厘米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侧穴位灸10 - 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适用于寒证、虚证,比如风寒侵袭导致的面部疼痛等。
主治病症 五官科病症:是治疗牙痛、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下颌关节炎、面痛、耳鸣、耳聋等五官科疾病的常用穴位。
尤其是牙痛,无论是风火牙痛、胃火牙痛还是虚火牙痛,针灸下关穴都有一定的止痛效果。
面部病症:对面瘫、三叉神经痛等面部疾病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通过刺激下关穴,可以调节面部气血运行,改善面部肌肉的功能状态,缓解面部疼痛和肌肉痉挛等症状。
注意事项 针刺前:务必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紧张情绪,以利于针刺操作顺利进行。
同时,要严格检查针具,确保针具质量合格,无损坏、锈蚀等情况。
针刺时:患者应保持舒适、稳定的体位,避免在针刺过程中随意变动体位,以防弯针、滞针甚至断针等意外情况发生。
医者针刺手法要熟练、轻巧,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针刺后:嘱咐患者不要立即用手揉搓针刺部位,避免沾水,以防感染。
如果针刺后局部出现轻微的酸胀感,一般属于正常现象,会在短时间内自行消失。
若出现异常疼痛、出血、肿胀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
特殊人群:孕妇慎用针灸下关穴,尤其是怀孕早期和中期,以免因针刺刺激引起子宫收缩,影响胎儿健康。
此外,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者,不宜立即进行针灸。
针灸下关穴位图(1)
针灸下关穴位图(2)
针灸下关穴位图(3)
针灸下关穴位图(4)
针灸下关穴位图(5)
针灸下关穴位图(6)
针灸下关穴位图(7)
针灸下关穴位图(8)
针灸下关穴位图(9)
针灸下关穴位图(10)
针灸下关穴位图(11)
针灸下关穴位图(12)
针灸下关穴位图(13)
针灸下关穴位图(14)
针灸下关穴位图(15)
针灸下关穴位图(16)
针灸下关穴位图(17)
针灸下关穴位图(18)
针灸下关穴位图(19)
针灸下关穴位图(20)
针灸下关穴位图(21)
针灸下关穴位图(22)
针灸下关穴位图(23)
针灸下关穴位图(24)
针灸下关穴位图(25)
针灸下关穴位图(26)
针灸下关穴位图(27)
针灸下关穴位图(28)
针灸下关穴位图(29)
针灸下关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