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掌麻木穴位图
脚掌麻木可以通过按摩或针灸一些穴位来缓解,以下是一些相关穴位: 足三里穴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简单的取穴方法是,正坐屈膝,用自己的手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四指向下,中指尖处即为足三里。
功效: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刺激该穴位有助于促进下肢气血运行,改善脚掌麻木症状,同时对整体身体机能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适用情况:适用于因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脚掌麻木,常伴有身体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三阴交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功效:健脾益血、调肝补肾、安神。
此穴位对于因肝肾阴虚、气血不畅导致的脚掌麻木有较好的调理效果,还可调节内分泌。
适用情况:适合女性因经期、孕期等特殊生理时期,或肝肾阴虚体质出现的脚掌麻木。
太冲穴 位置:位于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赤白肉际处。
功效:平肝息风、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刺激太冲穴能够调节肝经气血,改善因肝郁气滞、肝火上炎引起的脚掌麻木,同时对情绪调节也有帮助。
适用情况:适用于情绪容易波动、烦躁易怒人群出现的脚掌麻木。
涌泉穴 位置: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约当足底第2、3趾蹼缘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凹陷中。
功效:滋阴益肾、平肝息风、醒脑开窍。
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促进足部血液循环,改善脚掌局部的气血供应,缓解麻木症状,还能起到养生保健作用。
适用情况:对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脚掌麻木均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尤其适合体质虚弱、肾气不足者。
承山穴 位置:位于小腿后侧,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
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
功效:运化水湿、固化脾土、舒筋活络。
该穴位可改善下肢经络气血的流通,减轻脚掌麻木感,对小腿抽筋、疼痛也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适用情况:适用于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出现的脚掌麻木,伴有小腿酸痛者。
穴位治疗脚掌麻木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如果脚掌麻木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疼痛、无力、肿胀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脚掌麻木穴位图(1)
脚掌麻木穴位图(2)
脚掌麻木穴位图(3)
脚掌麻木穴位图(4)
脚掌麻木穴位图(5)
脚掌麻木穴位图(6)
脚掌麻木穴位图(7)
脚掌麻木穴位图(8)
脚掌麻木穴位图(9)
脚掌麻木穴位图(10)
脚掌麻木穴位图(11)
脚掌麻木穴位图(12)
脚掌麻木穴位图(13)
脚掌麻木穴位图(14)
脚掌麻木穴位图(15)
脚掌麻木穴位图(16)
脚掌麻木穴位图(17)
脚掌麻木穴位图(18)
脚掌麻木穴位图(19)
脚掌麻木穴位图(20)
脚掌麻木穴位图(21)
脚掌麻木穴位图(22)
脚掌麻木穴位图(23)
脚掌麻木穴位图(24)
脚掌麻木穴位图(25)
脚掌麻木穴位图(26)
脚掌麻木穴位图(27)
脚掌麻木穴位图(28)
脚掌麻木穴位图(29)
脚掌麻木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