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标准穴位图
脊椎附近分布着众多重要穴位,它们分属于不同经络,对人体健康起着关键作用。
以下按照人体从上到下的顺序,介绍脊椎对应的标准穴位: 颈部脊椎附近穴位 风池穴 位置:位于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功效:具有平肝息风、祛风解毒、通利官窍的作用。
可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失眠、耳鸣、耳聋等内风所致的病症,以及感冒、鼻塞、鼽衄、目赤肿痛、口眼歪斜等外风引起的疾病。
应用:长时间伏案工作后出现颈部僵硬、头痛时,可自行按摩风池穴,以缓解不适。
天柱穴 位置:在颈后区,横平第2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功效:能疏风解表、通络止痛。
主要用于治疗头痛、项强、肩背痛、鼻塞、癫狂痫等病症。
应用:对颈椎病引起的颈部疼痛、活动不利,以及感冒导致的头痛、鼻塞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胸部脊椎附近穴位 大椎穴 位置:位于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功效:有解表清热、疏风散寒、通阳理气、截疟止痫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外感病,如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等,以及骨蒸潮热、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等。
应用:在感冒初期,艾灸大椎穴可帮助缓解发热、恶寒等症状。
身柱穴 位置:在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功效:能宣肺止咳、宁心安神、健脾和胃、益智健脑、强身保健。
对小儿风痫、咳嗽气喘、惊厥、夜啼等有较好疗效,是小儿保健的常用穴位之一。
应用:小儿体质较弱,容易感冒咳嗽,可通过温和灸身柱穴来增强免疫力。
神道穴 位置:处于脊柱区,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功效:具有清热凉血、宁心安神的作用。
可用于治疗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癫痫、小儿惊风等心系病症,以及风寒湿痹、脊强背痛等。
应用:对于因精神压力大导致的失眠、心烦等情况,按摩神道穴有一定的舒缓作用。
腰部脊椎附近穴位 命门穴 位置: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功效:有温肾壮阳、培元固本、强健腰膝的功效。
主治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等肾阳不足所致的病症。
应用:对于肾阳亏虚引起的腰膝冷痛、性功能减退等,可通过艾灸命门穴来温补肾阳。
肾俞穴 位置:位于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效:能滋阴壮阳、补肾益气、利水消肿。
主要用于治疗肾虚病证,如腰痛、耳鸣、耳聋、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等,以及泌尿系统疾病。
应用:长期肾虚导致的腰酸乏力,按摩或艾灸肾俞穴可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
腰阳关穴 位置:在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功效:具有祛寒除湿、舒筋活络、强腰补肾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等病症。
应用:对于寒湿侵袭腰部引起的疼痛,针刺或艾灸腰阳关穴可有效散寒止痛。
脊椎标准穴位图(1)
脊椎标准穴位图(2)
脊椎标准穴位图(3)
脊椎标准穴位图(4)
脊椎标准穴位图(5)
脊椎标准穴位图(6)
脊椎标准穴位图(7)
脊椎标准穴位图(8)
脊椎标准穴位图(9)
脊椎标准穴位图(10)
脊椎标准穴位图(11)
脊椎标准穴位图(12)
脊椎标准穴位图(13)
脊椎标准穴位图(14)
脊椎标准穴位图(15)
脊椎标准穴位图(16)
脊椎标准穴位图(17)
脊椎标准穴位图(18)
脊椎标准穴位图(19)
脊椎标准穴位图(20)
脊椎标准穴位图(21)
脊椎标准穴位图(22)
脊椎标准穴位图(23)
脊椎标准穴位图(24)
脊椎标准穴位图(25)
脊椎标准穴位图(26)
脊椎标准穴位图(27)
脊椎标准穴位图(28)
脊椎标准穴位图(29)
脊椎标准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