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穴位图示
人体有众多穴位,分布在不同经络上,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和功效。
以下为你示意一些常见且重要的穴位: 头部穴位 百会穴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简便取穴法:两耳尖向上连线中点处。
作用:提神醒脑、升阳举陷。
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失眠、健忘以及脏器脱垂等病症。
示意:可以用右手或左手的中指,轻柔地按压在百会穴上,微微用力,有酸麻胀的感觉即可。
神庭穴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作用:宁心安神、清头散风。
对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有一定疗效。
示意:将食指指尖放在神庭穴位置,轻轻揉按。
面部穴位 睛明穴 位置: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作用:疏风清热、明目通络。
是防治眼部疾病常用的穴位,如近视、远视、青光眼等。
示意:清洁双手后,用双手食指指腹轻轻按压睛明穴,注意力度要轻,避免伤害眼睛。
迎香穴 位置: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作用:疏散风热、通利鼻窍。
主要用于治疗鼻塞、流涕、嗅觉减退、鼻炎等鼻部病症。
示意: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沿着鼻唇沟向上推按迎香穴。
上肢穴位 合谷穴 位置: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即是。
作用:疏风解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可用于治疗头痛、牙痛、发热、咽喉肿痛等多种病症。
示意:用对侧的拇指指腹垂直按压合谷穴,力度适中,产生酸麻胀感为宜。
内关穴 位置: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作用: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常用于缓解心悸、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
示意:用一只手的拇指按压另一只手的内关穴,旋转揉动。
下肢穴位 足三里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作用: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对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痛、腹胀、消化不良等有很好的疗效,还能增强免疫力。
示意:可以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垂直按压足三里穴,也可用艾灸的方式进行保健。
涌泉穴 位置: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约当足底第2、3趾蹼缘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凹陷中。
作用:滋阴益肾、平肝息风、醒脑开窍。
常用于治疗失眠、头晕、高血压等病症。
示意:睡前可以用温水泡脚后,用拇指指腹揉按涌泉穴。
躯干部穴位 膻中穴 位置:在胸部,横平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上。
作用: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清肺止喘。
可缓解胸痛、胸闷、咳嗽等症状。
示意:用食指和中指并拢,轻轻按揉膻中穴。
命门穴 位置: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作用:温肾壮阳、强健腰膝。
对肾阳不足引起的畏寒肢冷、阳痿早泄、腰部冷痛等有一定作用。
示意:可以用手掌根部轻轻按摩命门穴区域。
睡眠穴位图示(1)
睡眠穴位图示(2)
睡眠穴位图示(3)
睡眠穴位图示(4)
睡眠穴位图示(5)
睡眠穴位图示(6)
睡眠穴位图示(7)
睡眠穴位图示(8)
睡眠穴位图示(9)
睡眠穴位图示(10)
睡眠穴位图示(11)
睡眠穴位图示(12)
睡眠穴位图示(13)
睡眠穴位图示(14)
睡眠穴位图示(15)
睡眠穴位图示(16)
睡眠穴位图示(17)
睡眠穴位图示(18)
睡眠穴位图示(19)
睡眠穴位图示(20)
睡眠穴位图示(21)
睡眠穴位图示(22)
睡眠穴位图示(23)
睡眠穴位图示(24)
睡眠穴位图示(25)
睡眠穴位图示(26)
睡眠穴位图示(27)
睡眠穴位图示(28)
睡眠穴位图示(29)
睡眠穴位图示(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