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西穴位图
你想问的可能是“颅息穴”,它是人体手少阳三焦经上的常用腧穴之一。
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1. 穴位定位 颅息穴位于头部,耳后乳突中央,当角孙穴与翳风穴沿耳轮连线的上1/3与下2/3的交点处 。
通俗来讲,在耳朵后面,沿着耳轮向后摸,在乳突(耳后的骨性突起)部位能找到该穴位。
2. 穴位解剖 在颅息穴处,有耳后肌;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的吻合支。
3. 功效主治 复制代码 - **清热散风**:可用于缓解外感风热或体内阳热上扰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帮助疏散头部风热之邪,改善头部不适。
- **镇惊安神**:对小儿惊风、癫痫等神志病症有一定的调理作用,能够平定内风,起到镇惊宁神的效果,使紊乱的神志恢复平静。
- **聪耳明目**:该穴位与耳部、眼部经络相通,刺激此穴有助于改善耳鸣、耳聋等耳部问题以及目赤肿痛等眼部不适,促进耳部和眼部的气血通畅,恢复其正常功能。
4. 临床应用 在临床上,颅息穴常与其他穴位配伍使用: - 配太冲、神门:可增强镇惊安神的作用,用于治疗小儿惊风、烦躁不安等症。
太冲为肝经原穴,能平肝息风;神门为心经原穴,可宁心安神,三穴配合,共同调节心神。
- 配听宫、中渚:能有效改善耳鸣、耳聋等耳部疾病。
听宫是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善治耳疾;中渚为手少阳三焦经腧穴,可通利耳窍,三穴协同,疏通耳部经络气血。
5. 保健方法 复制代码 - **按摩**: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轻轻按揉颅息穴,每次按揉3 - 5分钟,以穴位局部有轻微酸胀感为宜,每日可进行1 - 2次。
长期坚持按摩,有助于改善头部和耳部的不适症状。
- **艾灸**:一般采用艾条温和灸。
将艾条点燃后,距颅息穴皮肤2 - 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每侧穴位灸10 - 15分钟,至皮肤微微发红即可。
艾灸时需注意温度和距离,防止烫伤皮肤。
颅西穴位图(1)
颅西穴位图(2)
颅西穴位图(3)
颅西穴位图(4)
颅西穴位图(5)
颅西穴位图(6)
颅西穴位图(7)
颅西穴位图(8)
颅西穴位图(9)
颅西穴位图(10)
颅西穴位图(11)
颅西穴位图(12)
颅西穴位图(13)
颅西穴位图(14)
颅西穴位图(15)
颅西穴位图(16)
颅西穴位图(17)
颅西穴位图(18)
颅西穴位图(19)
颅西穴位图(20)
颅西穴位图(21)
颅西穴位图(22)
颅西穴位图(23)
颅西穴位图(24)
颅西穴位图(25)
颅西穴位图(26)
颅西穴位图(27)
颅西穴位图(28)
颅西穴位图(29)
颅西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