踊泉穴位图
你想了解的应该是“涌泉穴”,它是人体重要穴位之一,属于足少阴肾经 。
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1. 穴位定位 涌泉穴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大致在足底第2、3趾蹼缘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凹陷处。
简单的找法是,五个脚趾用力往脚心抓,在脚底出现的人字纹顶点处就是涌泉穴。
2. 穴位解剖 该穴位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分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分支。
深层为跖腱膜、趾短屈肌、第二蚓状肌、骨间肌及拇收肌结节部等结构。
3. 功效主治 复制代码 - **滋阴益肾**:中医认为肾主水,肾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
刺激涌泉穴可以激发肾经气血,补充肾阴,对于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潮热盗汗等症状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 **平肝息风**:肝阳上亢容易导致头晕目眩、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等症状。
涌泉穴作为肾经穴位,肾水充足则可涵养肝木,抑制肝阳上亢,从而起到平肝息风的功效,缓解上述不适症状。
- **醒脑开窍**:在急救方面,涌泉穴具有重要作用。
当出现昏迷、晕厥、中暑、中风等急症时,刺激涌泉穴可以起到醒脑开窍、回阳救逆的作用,促使患者苏醒。
- **引火归元**:对于虚火上炎导致的牙痛、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头面部热症,通过刺激涌泉穴,可以将上越的虚火引导回到下焦肾中,达到平衡阴阳、消除病症的目的。
4. 临床应用 复制代码 - **治疗失眠**:常与神门、内关等穴位配伍。
神门为心经原穴,内关可调节心神,与涌泉穴配合,滋养肾阴、宁心安神,共同改善失眠症状。
- **缓解头痛**:配太冲、百会等穴位。
太冲为肝经原穴,可平肝潜阳;百会位于巅顶,能清利头目。
三穴合用,对于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有显著疗效。
- **改善便秘**:与支沟、天枢等穴位配伍。
支沟可宣通三焦气机,天枢能调节大肠传导功能,与涌泉穴协同作用,增强滋阴润肠、促进排便的效果。
5. 保健方法 复制代码 - **按摩**:睡前或起床前,可盘腿而坐,用双手拇指指腹自涌泉穴向足趾方向推搓,每次10 - 15分钟,以穴位局部有温热感为宜。
长期坚持,有助于补肾强身、改善睡眠。
- **艾灸**:采用艾条温和灸。
将艾条点燃后,距涌泉穴皮肤2 - 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每侧穴位灸10 - 15分钟,至皮肤微微发红即可。
需注意避免烫伤皮肤。
- **泡脚**:每晚用热水泡脚时,可在水中加入艾叶、花椒等中药材,浸泡双脚20 - 30分钟,同时用手按摩涌泉穴。
借助热水和药物的温热之力,刺激涌泉穴,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踊泉穴位图(1)
踊泉穴位图(2)
踊泉穴位图(3)
踊泉穴位图(4)
踊泉穴位图(5)
踊泉穴位图(6)
踊泉穴位图(7)
踊泉穴位图(8)
踊泉穴位图(9)
踊泉穴位图(10)
踊泉穴位图(11)
踊泉穴位图(12)
踊泉穴位图(13)
踊泉穴位图(14)
踊泉穴位图(15)
踊泉穴位图(16)
踊泉穴位图(17)
踊泉穴位图(18)
踊泉穴位图(19)
踊泉穴位图(20)
踊泉穴位图(21)
踊泉穴位图(22)
踊泉穴位图(23)
踊泉穴位图(24)
踊泉穴位图(25)
踊泉穴位图(26)
踊泉穴位图(27)
踊泉穴位图(28)
踊泉穴位图(29)
踊泉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