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肢穴位图
上肢分布着众多重要穴位,对调节身体机能、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具有关键作用。
以下按照手臂不同部位为你详细介绍: 手掌部位穴位 劳宫穴 位置: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
功效:具有清心火、安心神、凉血止血等作用。
应用:常用于治疗中暑、昏迷、癫狂痫、口疮、口臭等。
当出现心烦失眠时,可按压此穴缓解症状。
鱼际穴 位置:位于手外侧,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功效:清泻肺火、疏风清热、通络、消肿止痛。
应用:对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有较好疗效。
例如感冒引起的咽喉疼痛,按摩鱼际穴能减轻不适。
手指部位穴位 少商穴 位置:在手指,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
功效:开窍醒神、清热利咽。
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咳嗽、鼻衄、发热、昏迷等肺系实热证。
如急性扁桃体炎导致咽喉剧痛时,点刺少商穴可泄热利咽。
商阳穴 位置:位于手指,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功效:清热解表、利咽消肿、醒神开窍。
应用:常用于治疗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以及热病、昏迷等。
晕车时揉按商阳穴,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适。
前臂部位穴位 列缺穴 位置: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和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 。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功效:疏风解表、宣肺止咳、通经活络。
应用:对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均有效。
日常感冒初期,按摩列缺穴可减轻症状。
太渊穴 位置:在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
功效:理血通脉、宣肺平喘、清泄胃热。
应用:适用于咳嗽、气喘、咯血、胸痛、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以及无脉症等。
对于肺虚咳嗽,刺激太渊穴可起到调养作用。
内关穴 位置: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功效: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和胃降逆。
应用:常用于治疗心痛、心悸、胸闷、胃痛、呕吐、呃逆等。
当出现晕车、晕船导致的恶心呕吐时,按压内关穴可有效缓解。
外关穴 位置: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功效:疏风清热、通利三焦、通络止痛。
应用:主要治疗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以及胁肋痛、上肢痿痹不遂等。
偏头痛发作时,按摩外关穴能减轻疼痛。
上臂部位穴位 曲池穴 位置:在肘区,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凹陷处。
功效:疏风清热、调和气血、消肿止痛、止痒。
应用:对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等多种病症都有治疗作用。
皮肤瘙痒时,揉按曲池穴可缓解症状。
肩髃穴 位置: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
功效:祛风通络、清热除湿、通利关节。
应用:常用于治疗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肩部及上肢病证,以及瘾疹等皮肤科病症。
肩周炎患者可通过按摩肩髃穴来改善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
手上肢穴位图(1)
手上肢穴位图(2)
手上肢穴位图(3)
手上肢穴位图(4)
手上肢穴位图(5)
手上肢穴位图(6)
手上肢穴位图(7)
手上肢穴位图(8)
手上肢穴位图(9)
手上肢穴位图(10)
手上肢穴位图(11)
手上肢穴位图(12)
手上肢穴位图(13)
手上肢穴位图(14)
手上肢穴位图(15)
手上肢穴位图(16)
手上肢穴位图(17)
手上肢穴位图(18)
手上肢穴位图(19)
手上肢穴位图(20)
手上肢穴位图(21)
手上肢穴位图(22)
手上肢穴位图(23)
手上肢穴位图(24)
手上肢穴位图(25)
手上肢穴位图(26)
手上肢穴位图(27)
手上肢穴位图(28)
手上肢穴位图(29)
手上肢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