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小知识 > 健康常识 > 详情

颜面部穴位图

颜面部分布着众多重要穴位,它们在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中都具有关键意义,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1. 睛明穴 复制代码 - **位置**:位于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 **所属经络**:足太阳膀胱经。

- **功效**:疏风清热、通络明目,可有效缓解眼部疲劳、干涩、红肿疼痛等症状,对视物模糊、近视、远视、夜盲等多种眼疾均有显著疗效。

- **主治病症**:常用于治疗各种眼部疾病,如急性结膜炎、慢性结膜炎、角膜炎、麦粒肿等。

此外,还可缓解迎风流泪、目眩、色盲等症状。

2. 攒竹穴 复制代码 - **位置**: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 **所属经络**:足太阳膀胱经。

- **功效**:散风清热、明目止痛,能够有效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减轻眼部压力。

- **主治病症**:主要用于治疗头痛、眉棱骨痛、目视不明、眼睛充血、眼睛疲劳、假性近视等眼部及头部相关病症。

同时,对呃逆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 鱼腰穴 复制代码 - **位置**: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 **所属经络**:经外奇穴。

- **功效**:镇惊安神、疏风通络,可调节眼部周围气血,缓解局部肌肉紧张。

- **主治病症**:常用于治疗目赤肿痛、眼睑下垂、近视、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病症,尤其对缓解眼部疲劳和改善眼睑功能有良好效果。

4. 丝竹空穴 复制代码 - **位置**: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 **所属经络**:手少阳三焦经。

- **功效**:清头明目、散风止痛,可有效改善头部和眼部的气血运行。

- **主治病症**:主要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睑跳动、齿痛、癫痫等病症,对缓解偏头痛和眼部炎症有一定作用。

5. 瞳子髎穴 复制代码 - **位置**: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 **所属经络**:足少阳胆经。

- **功效**:疏散风热、明目退翳,可调节眼部气血,改善视力。

- **主治病症**:常用于治疗头痛、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内障、目翳、青盲、近视、远视、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面痛、口眼歪斜等病症。

6. 承泣穴 复制代码 - **位置**: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 **所属经络**:足阳明胃经。

- **功效**:疏风清热、明目止泪,可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部不适。

- **主治病症**:主要治疗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色盲、近视、远视、散光、青光眼、白内障等眼部疾病,以及口眼歪斜、面肌痉挛等面部病症。

7. 四白穴 复制代码 - **位置**: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 **所属经络**:足阳明胃经。

- **功效**:疏风明目、通经活络,可促进面部气血运行,增强面部肌肉功能。

- **主治病症**:常用于治疗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瞤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面痛、三叉神经痛、鼻窦炎、鼻衄等病症,对改善面部神经功能和缓解眼部疲劳有较好效果。

8. 迎香穴 复制代码 - **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 **所属经络**:手阳明大肠经。

- **功效**:疏散风热、通利鼻窍,可调节鼻腔气血,改善鼻腔功能。

- **主治病症**:主要治疗鼻塞、鼽衄、鼻渊、鼻息肉、嗅觉减退、不闻香臭、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症等病症,对缓解鼻炎、鼻窦炎等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状有显著作用。

9. 地仓穴 复制代码 - **位置**: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 **所属经络**:足阳明胃经。

- **功效**:疏风通络、理气健脾,可促进面部气血流通,改善面部肌肉运动功能。

- **主治病症**:常用于治疗口歪、流涎、眼睑瞤动、齿痛、颊肿、面痛、三叉神经痛等病症,对面部神经麻痹、面瘫等引起的口眼歪斜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10. 颊车穴 复制代码 - **位置**: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 **所属经络**:足阳明胃经。

- **功效**:祛风清热、开关通络,可缓解面部肌肉痉挛,改善咀嚼功能。

- **主治病症**:主要治疗牙痛、牙关紧闭、颊肿、口歪、面痛、三叉神经痛、下颌关节炎、咬肌痉挛等病症,对口腔和面部的多种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11. 下关穴 复制代码 - **位置**:在面部,当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

- **所属经络**:足阳明胃经。

- **功效**:疏风止痛、聪耳通络,可调节耳部和面部的气血,缓解疼痛。

- **主治病症**:常用于治疗牙痛、下颌疼痛、牙关紧闭、耳鸣、耳聋、聤耳、面痛、口眼歪斜、三叉神经痛、颞颌关节炎等病症,对口腔、耳部和面部的多种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12. 人迎穴 复制代码 - **位置**:在颈部,喉结旁,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 **所属经络**:足阳明胃经。

- **功效**:疏风清热、利咽散结,可调节气血,缓解咽喉部不适。

- **主治病症**:主要治疗咽喉肿痛、气喘、瘰疬、瘿气、高血压、头痛、眩晕等病症,对咽喉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13. 水沟穴(人中穴) 复制代码 - **位置**: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 1/3 与中 1/3 交点处。

- **所属经络**:督脉。

- **功效**:醒脑开窍、清热息风、调和阴阳、回阳救逆,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 **主治病症**:常用于治疗昏迷、晕厥、中风、中暑、休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以及癫狂痫、癔病、急慢惊风、面肿、腰背强痛等病症,是急救的重要穴位之一。

14. 兑端穴 复制代码 - **位置**: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

- **所属经络**:督脉。

- **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消肿,可调节面部气血,缓解局部炎症。

- **主治病症**:主要治疗昏迷、晕厥、癫狂、牙龈肿痛、口噤、口臭、齿龈出血、鼻塞、鼻渊等病症,对口腔和面部的一些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15. 神庭穴 复制代码 - **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 0.5 寸。

- **所属经络**:督脉。

- **功效**:宁心安神、清头散风,可调节脑部气血,改善精神状态。

- **主治病症**: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失眠、惊悸、癫痫、鼻渊、目赤肿痛、小儿惊风等病症,对神经系统和五官科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颜面部穴位图

颜面部穴位图(1)

颜面部穴位图

颜面部穴位图(2)

颜面部穴位图

颜面部穴位图(3)

颜面部穴位图

颜面部穴位图(4)

颜面部穴位图

颜面部穴位图(5)

颜面部穴位图

颜面部穴位图(6)

颜面部穴位图

颜面部穴位图(7)

颜面部穴位图

颜面部穴位图(8)

颜面部穴位图

颜面部穴位图(9)

颜面部穴位图

颜面部穴位图(10)

颜面部穴位图

颜面部穴位图(11)

颜面部穴位图

颜面部穴位图(12)

颜面部穴位图

颜面部穴位图(13)

颜面部穴位图

颜面部穴位图(14)

颜面部穴位图

颜面部穴位图(15)

颜面部穴位图

颜面部穴位图(16)

颜面部穴位图

颜面部穴位图(17)

颜面部穴位图

颜面部穴位图(18)

颜面部穴位图

颜面部穴位图(19)

颜面部穴位图

颜面部穴位图(20)

颜面部穴位图

颜面部穴位图(21)

颜面部穴位图

颜面部穴位图(22)

颜面部穴位图

颜面部穴位图(23)

颜面部穴位图

颜面部穴位图(24)

颜面部穴位图

颜面部穴位图(25)

颜面部穴位图

颜面部穴位图(26)

颜面部穴位图

颜面部穴位图(27)

颜面部穴位图

颜面部穴位图(28)

颜面部穴位图

颜面部穴位图(29)

颜面部穴位图

颜面部穴位图(30)

您可能感兴趣

阳三穴位图

阳三穴位图

手三阳与手三阴各指什么两足蹻脉,本太阳之别,合于太阳,其气上行,

手上肢穴位图

手上肢穴位图

中医人体穴位分布及作用:《全息手穴图》 中医认为手部经络穴位丰

风府穴穴位图

风府穴穴位图

【每日一穴】风府穴 【每日一穴】风府穴,最招风邪之处 【位置】

穴位图次髎穴

穴位图次髎穴

次髎穴通经活络,壮腰强肾八髎是上髎,次髎,中髎,下髎的统称,每个

电灸穴位图

电灸穴位图

儿童常用艾灸穴位.小朋友适当艾灸可以增强体质.3盒共90贴9039/1

大椎身柱穴位图

大椎身柱穴位图

中医一穴大椎穴身柱穴74小穴位大作用国家级非遗蕲春艾灸疗法代表

针灸穴位图挂画

针灸穴位图挂画

人体经络穴位图标准大挂图中医病症对照画全身挂画针灸海报图高清

艾灸身体穴位图

艾灸身体穴位图

儿童常用艾灸穴位.小朋友适当艾灸可以增强体质.是什么偷走了我们

治疗眼袋穴位图

治疗眼袋穴位图

灵艾四季艾黄金眼贴新品成功研发上市可以试一试这6个穴位和方法~

人体穴位图前列

人体穴位图前列

这个穴位可以有效缓解前列腺炎哦!个保养前列腺的穴位,坚持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