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穴位图腰背
艾灸是中医传统疗法,通过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绒、艾柱等,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以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
以下为您介绍一些适合艾灸的腰背部穴位: 肾俞穴 位置: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简便取穴法:可先找到双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与脊柱相交处即为第4腰椎棘突,向上数两个椎体,其棘突下旁开两横指(食指和中指并拢宽度)处就是肾俞穴。
功效:肾俞穴是肾的背俞穴,艾灸此穴可益肾助阳、强腰利水,对肾脏疾病如肾虚腰痛、腰膝酸软、遗尿、遗精、阳痿等生殖泌尿系统病症有较好的调理作用;还能改善因肾气不足引起的耳鸣、耳聋、头晕等症状。
艾灸方法:可采用温和灸,将艾条点燃后,对准肾俞穴,距离皮肤2 - 3厘米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个穴位艾灸15 - 20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也可使用艾灸盒,将艾条插入艾灸盒固定在穴位上进行施灸,更为方便,时间同样控制在15 - 20分钟。
命门穴 位置: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与肚脐相对。
功效:命门穴被视为人体阳气的根本,艾灸此穴可培元固本、强健腰膝,对肾阳不足所致的畏寒肢冷、尿频尿急、五更泄泻、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等均有一定疗效;还能缓解腰部疼痛、下肢痿痹等症。
艾灸方法:温和灸时,艾条距穴位皮肤2 - 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每次艾灸15 - 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也可选用隔姜灸,将鲜姜片放在命门穴上,再放上艾绒做成的艾炷点燃施灸,一般灸3 - 5壮(一壮即一个艾炷从点燃到燃尽),以局部皮肤红晕不起泡为度。
腰阳关 位置:在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通常与双侧髂嵴最高点连线平齐。
功效:具有祛寒除湿、舒筋活络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遗精、阳痿等病症,尤其对寒湿引起的腰部疼痛效果显著。
艾灸方法:温和灸每次15 - 20分钟,使局部温热舒适即可。
也可采用回旋灸,将艾条悬于穴位上方,围绕穴位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移动,使皮肤有温热感但不灼痛,时间约15 - 20分钟。
大肠俞 位置:在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大肠俞是大肠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腧穴,艾灸此穴可调理肠胃、理气降逆、调和气血,对大肠功能失调引起的腹胀、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病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同时对腰部疼痛也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艾灸方法:可选择艾条温和灸,每侧穴位艾灸15 - 20分钟,以穴位局部皮肤微微发红为度。
也可以使用艾灸罐进行艾灸,将艾灸罐绑在穴位部位,每次艾灸20 - 30分钟,可根据个人耐受程度调整时间。
委中穴(虽在腿部,但与腰背相关) 位置: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
功效:委中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有“腰背委中求”之说,艾灸此穴可散瘀活血、清热解毒、通络止痛,主要用于治疗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症,还能缓解腹痛、吐泻、小便不利等症。
艾灸方法:患者可仰卧位或俯卧位,将艾条点燃后,距离委中穴皮肤2 - 3厘米进行熏烤,每侧穴位艾灸15 - 20分钟。
注意艾灸时不要随意晃动肢体,以免烫伤皮肤。
艾灸时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皮肤。
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醉酒者不宜艾灸;孕妇腹部、腰骶部等部位不宜艾灸。
如果有疾病或健康问题,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艾灸。
艾灸穴位图腰背(1)
艾灸穴位图腰背(2)
艾灸穴位图腰背(3)
艾灸穴位图腰背(4)
艾灸穴位图腰背(5)
艾灸穴位图腰背(6)
艾灸穴位图腰背(7)
艾灸穴位图腰背(8)
艾灸穴位图腰背(9)
艾灸穴位图腰背(10)
艾灸穴位图腰背(11)
艾灸穴位图腰背(12)
艾灸穴位图腰背(13)
艾灸穴位图腰背(14)
艾灸穴位图腰背(15)
艾灸穴位图腰背(16)
艾灸穴位图腰背(17)
艾灸穴位图腰背(18)
艾灸穴位图腰背(19)
艾灸穴位图腰背(20)
艾灸穴位图腰背(21)
艾灸穴位图腰背(22)
艾灸穴位图腰背(23)
艾灸穴位图腰背(24)
艾灸穴位图腰背(25)
艾灸穴位图腰背(26)
艾灸穴位图腰背(27)
艾灸穴位图腰背(28)
艾灸穴位图腰背(29)
艾灸穴位图腰背(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