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任脉穴位图
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 。
以下为通任脉的部分重要穴位: 会阴穴 位置:在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功效:沟通任督二脉经气,具有醒神镇惊、通利二便的作用,可用于急救及二便不利、阴痒等症。
应用:临床常以艾灸或点按的方式刺激,用于辅助治疗溺水窒息、昏迷等急危重症。
关元穴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功效:培元固本、补益下焦,对生殖、泌尿、消化系统均有调节作用,常用于治疗男科、妇科多种病症。
应用:日常保健可艾灸关元,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对宫寒不孕、阳痿早泄等有一定调理功效。
气海穴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功效:生发阳气、益肾固精、补益回阳,可调节全身气机,增强脏腑功能。
应用:常用于治疗气虚体弱、水谷不化、绕脐疼痛等,按摩气海可缓解疲劳、改善身体机能。
神阙穴 位置:在腹中部,脐中央。
功效: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是人体生命之根蒂,真气所系之处。
应用:多用艾灸法,可治疗中风脱证、腹痛泄泻、水肿鼓胀等,对虚寒性疾病疗效显著。
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和胃健脾、降逆利水,是治疗脾胃疾病的重要穴位,能调节胃肠功能,促进消化吸收。
应用:常用于胃痛、腹胀、呕吐、呃逆等消化系统病症,按摩或艾灸中脘可改善胃肠不适症状。
膻中穴 位置: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功效: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清肺止喘、舒畅心胸,为气会之所,主要调节气机。
应用:常用于治疗胸闷、胸痛、心悸、咳嗽气喘等心肺病症,情绪不畅时按揉膻中可缓解郁闷。
廉泉穴 位置: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功效:疏风清热、清利咽喉、化痰开窍,主要用于治疗咽喉、口舌等部位病症。
应用:常用于治疗舌下肿痛、舌缓流涎、喉痹咽痛等,针刺或按摩廉泉可改善相关症状。
承浆穴 位置: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功效:祛风通络、生津敛液,可调节口腔、面部气血运行。
应用:常用于治疗口眼歪斜、齿龈肿痛、流涎等,对面部神经及口腔疾病有一定疗效。
通任脉穴位图(1)
通任脉穴位图(2)
通任脉穴位图(3)
通任脉穴位图(4)
通任脉穴位图(5)
通任脉穴位图(6)
通任脉穴位图(7)
通任脉穴位图(8)
通任脉穴位图(9)
通任脉穴位图(10)
通任脉穴位图(11)
通任脉穴位图(12)
通任脉穴位图(13)
通任脉穴位图(14)
通任脉穴位图(15)
通任脉穴位图(16)
通任脉穴位图(17)
通任脉穴位图(18)
通任脉穴位图(19)
通任脉穴位图(20)
通任脉穴位图(21)
通任脉穴位图(22)
通任脉穴位图(23)
通任脉穴位图(24)
通任脉穴位图(25)
通任脉穴位图(26)
通任脉穴位图(27)
通任脉穴位图(28)
通任脉穴位图(29)
通任脉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