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部中医穴位图
臀部有多个重要的穴位,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环跳穴 位置:在臀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功效主治: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风除湿、强健腰膝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下肢痿痹、半身不遂、腰腿痛、坐骨神经痛、风疹等病症。
此穴是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刺激该穴位可以促进两经气血流通,对于改善下肢及臀部的气血不畅有很好的效果。
保健应用:日常可用拇指指腹按揉环跳穴,每次按揉10 - 15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长期坚持有助于缓解臀部及下肢的疲劳、疼痛 。
秩边穴 位置:在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功效主治:能疏导下焦、通利二便、强健腰膝。
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便秘、痔疾、腰骶痛、下肢痿痹等。
它位于膀胱经上,对调节膀胱经气血、改善下焦功能有积极作用。
保健应用:可以采用艾灸的方式刺激秩边穴,将艾条点燃后,距离穴位皮肤2 - 3厘米进行熏烤,每次15 - 20分钟,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可起到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
居髎穴 位置:在臀部,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功效主治:具有舒筋活络、益肾强健的功效。
主要治疗腰腿痹痛、瘫痪、足痿、疝气等病症。
该穴归属足少阳胆经,刺激此穴可调节胆经气血,对改善臀部及下肢的运动功能有帮助。
保健应用:自我按摩时,可将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放在两侧居髎穴上,适当用力按揉,频率约每分钟60次,每次按摩3 - 5分钟,能有效缓解臀部肌肉紧张。
委阳穴 位置:在膝部,腘横纹上,股二头肌腱的内侧缘。
虽然严格意义上不完全在臀部,但它与臀部经络气血相关。
它是三焦经的下合穴,与臀部所在的足太阳膀胱经相邻且经气相通。
功效主治:有清热利湿、舒筋活络的作用。
可用于治疗腹满、小便不利、腰脊强痛、腿足挛痛等症。
刺激委阳穴可调节三焦气机,促进水液代谢,对因水湿停滞引起的臀部及下肢不适有一定调理作用。
保健应用:用指关节点揉委阳穴,力度适中,每次点揉3 - 5分钟,每天可进行2 - 3次,有助于改善下肢气血循环。
八髎穴 位置:八髎穴指的是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位于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髎”。
功效主治:具有温经散寒、调理下焦、通络止痛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遗精、阳痿、大小便不利、腰骶疼痛等。
八髎穴位于盆腔附近,与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关系密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下焦的气血和脏腑功能。
保健应用:可以用手掌搓揉八髎穴区域,以透热为度,长期坚持能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对女性妇科疾病和男性生殖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保健作用。
臀部中医穴位图(1)
臀部中医穴位图(2)
臀部中医穴位图(3)
臀部中医穴位图(4)
臀部中医穴位图(5)
臀部中医穴位图(6)
臀部中医穴位图(7)
臀部中医穴位图(8)
臀部中医穴位图(9)
臀部中医穴位图(10)
臀部中医穴位图(11)
臀部中医穴位图(12)
臀部中医穴位图(13)
臀部中医穴位图(14)
臀部中医穴位图(15)
臀部中医穴位图(16)
臀部中医穴位图(17)
臀部中医穴位图(18)
臀部中医穴位图(19)
臀部中医穴位图(20)
臀部中医穴位图(21)
臀部中医穴位图(22)
臀部中医穴位图(23)
臀部中医穴位图(24)
臀部中医穴位图(25)
臀部中医穴位图(26)
臀部中医穴位图(27)
臀部中医穴位图(28)
臀部中医穴位图(29)
臀部中医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