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穴位图膀胱
膀胱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这条经络上分布着众多穴位,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以下为你介绍一些膀胱经上重要的穴位及其功效、按摩方法: 背部穴位 肺俞穴 位置:在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效:具有调补肺气、止咳平喘、宣肺清热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咳嗽、气喘、咯血等肺部疾病,还能缓解盗汗、骨蒸潮热等症状。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卧位,按摩者用双手拇指指腹按压肺俞穴,力度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每次按压3 - 5分钟,每日可按摩2 - 3次。
心俞穴 位置:在脊柱区,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效:能宁心安神、理气止痛,主要用于治疗心痛、心悸、失眠、健忘等心系病症,对改善心脏功能、调节情绪有一定帮助。
按摩方法:按摩时,以拇指指腹垂直用力按压心俞穴,每次持续3 - 5秒,然后松开,重复操作10 - 15次,也可进行环形揉按,时间约3 - 5分钟,每日1 - 2次。
肝俞穴 位置: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效:有疏肝利胆、养血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胁痛、黄疸、目视不明、眩晕等病症,对肝脏的保健和调理有重要作用。
按摩方法:用双手拇指指腹按揉肝俞穴,按揉方向为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进行,每个方向按揉1 - 2分钟,以穴位局部有温热感为宜,每天可按摩1 - 2次。
脾俞穴 位置: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效:可健脾和胃、利湿升清,主要用于治疗腹胀、腹泻、呕吐、痢疾、便血等脾胃病症,对改善消化功能、增强体质有积极意义。
按摩方法:按摩者用拇指指腹点按脾俞穴,力度由轻到重,以被按摩者能耐受为度,每次点按3 - 5下,然后轻轻揉按片刻,重复操作5 - 10次,每日可进行2 - 3次。
肾俞穴 位置: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效:具有补肾益精、强腰健骨的作用,是补肾的重要穴位。
可用于治疗肾虚腰痛、遗尿、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以及耳鸣、耳聋等病症。
按摩方法:双手握拳,将拳背贴在肾俞穴上,上下摩擦,以局部皮肤发热为度,每次摩擦时间约3 - 5分钟,每日早晚各进行1次;也可用拇指指腹按揉肾俞穴,每次按揉3 - 5分钟。
下肢穴位 委中穴 位置: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
功效:有舒筋活络、凉血解毒、清热利湿的作用,是治疗腰腿痛的常用穴位。
可用于治疗腰背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腹痛、腹泻、小便不利等病症。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卧位或俯卧位,按摩者用拇指指腹按压委中穴,力度适中,以穴位处有明显酸胀感为度,每次按压3 - 5分钟,每日可按摩2 - 3次;也可进行点刺放血疗法,但需由专业医生操作。
承山穴 位置:在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
功效:能理气止痛、舒筋活络、消痔通便,主要用于治疗腰腿拘急疼痛、痔疾、便秘等病症。
对于缓解小腿疲劳、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有很好的效果。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承山穴,力度由轻到重,以局部产生酸麻胀感为宜,每次按压3 - 5分钟,每日可进行2 - 3次;也可采用艾灸的方法,温和灸承山穴15 - 20分钟,以皮肤红晕为度。
昆仑穴 位置:在踝区,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功效:具有舒筋活络、解痉止痛、清利头目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肿痛、癫痫等病症,对改善头部和下肢的气血循环有一定帮助。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昆仑穴,按揉时力度适中,以穴位处有轻微酸痛感为度,每次按揉3 - 5分钟,每日可按摩2 - 3次;也可在泡脚后进行按摩,效果更佳。
脚底穴位图膀胱(1)
脚底穴位图膀胱(2)
脚底穴位图膀胱(3)
脚底穴位图膀胱(4)
脚底穴位图膀胱(5)
脚底穴位图膀胱(6)
脚底穴位图膀胱(7)
脚底穴位图膀胱(8)
脚底穴位图膀胱(9)
脚底穴位图膀胱(10)
脚底穴位图膀胱(11)
脚底穴位图膀胱(12)
脚底穴位图膀胱(13)
脚底穴位图膀胱(14)
脚底穴位图膀胱(15)
脚底穴位图膀胱(16)
脚底穴位图膀胱(17)
脚底穴位图膀胱(18)
脚底穴位图膀胱(19)
脚底穴位图膀胱(20)
脚底穴位图膀胱(21)
脚底穴位图膀胱(22)
脚底穴位图膀胱(23)
脚底穴位图膀胱(24)
脚底穴位图膀胱(25)
脚底穴位图膀胱(26)
脚底穴位图膀胱(27)
脚底穴位图膀胱(28)
脚底穴位图膀胱(29)
脚底穴位图膀胱(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