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疗罐穴位图
理疗罐即拔罐,是中医传统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操作,可调节身体机能、缓解不适。
以下是不同身体状况下常选取的穴位: 缓解肩颈疼痛 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低头时颈部最突出骨头下方的凹陷处。
此穴属督脉,统领一身阳气,拔罐于此可疏散风寒、通络止痛,改善因风寒侵袭、劳损等导致的肩颈疼痛、僵硬。
肩井穴:在肩部,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它是足少阳胆经穴位,能通行气血、活络消肿,对肩部疼痛、上肢不遂有较好疗效 。
风池穴:在项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刺激该穴可祛风解表、清利头目,减轻肩颈疼痛伴随的头晕、头痛症状。
改善腰部不适 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为肾之背俞穴,拔罐此处可益肾助阳、强腰利水,常用于治疗肾虚腰痛、腰膝酸软等症。
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膀胱经气血在此聚集,刺激委中穴可疏通经络、凉血解毒,缓解腰部疼痛及下肢痿痹。
命门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此穴内藏真火,为元气之根本,拔罐命门可培元固本、强健腰膝,对肾阳虚衰引起的腰部冷痛有效。
调理肠胃功能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它是胃之募穴,腑会中脘,拔罐中脘可健脾和胃、消食化积,改善胃痛、胃胀、消化不良等问题。
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作用,对肠胃虚弱、食欲不振等有良好效果。
神阙穴:位于脐窝中央。
神阙为任脉要穴,联系人体先天与后天,拔罐此穴可温补脾肾、回阳救逆,增强肠胃功能,调节肠道菌群。
缓解感冒症状 肺俞穴: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是肺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拔罐肺俞可宣肺止咳、疏风清热,减轻感冒引起的咳嗽、气喘等症状。
风门穴: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此穴为风邪出入之门户,拔罐风门可祛风解表、宣通肺气,缓解感冒初起的恶寒、发热、头痛等症状。
合谷穴: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有疏风解表、行气活血的功效,对感冒引起的头痛、鼻塞有一定缓解作用。
理疗罐穴位图(1)
理疗罐穴位图(2)
理疗罐穴位图(3)
理疗罐穴位图(4)
理疗罐穴位图(5)
理疗罐穴位图(6)
理疗罐穴位图(7)
理疗罐穴位图(8)
理疗罐穴位图(9)
理疗罐穴位图(10)
理疗罐穴位图(11)
理疗罐穴位图(12)
理疗罐穴位图(13)
理疗罐穴位图(14)
理疗罐穴位图(15)
理疗罐穴位图(16)
理疗罐穴位图(17)
理疗罐穴位图(18)
理疗罐穴位图(19)
理疗罐穴位图(20)
理疗罐穴位图(21)
理疗罐穴位图(22)
理疗罐穴位图(23)
理疗罐穴位图(24)
理疗罐穴位图(25)
理疗罐穴位图(26)
理疗罐穴位图(27)
理疗罐穴位图(28)
理疗罐穴位图(29)
理疗罐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