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常用穴位图
腹针疗法是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来调节脏腑、经络气血,从而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针法。
以下是一些腹针常用穴位: 腹部正中线上穴位 神阙 位置:位于脐窝中央。
功效:神阙穴与人体先天元气密切相关,具有回阳救逆、健脾补气、益肾固精等作用。
可用于治疗中风脱证、四肢厥冷、腹痛泄泻、水肿鼓胀等多种病症。
在养生保健方面,常通过艾灸神阙来提升人体阳气,增强抵抗力。
关元 位置: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功效:此穴为人体元阴元阳之所在,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
常用于治疗生殖系统疾病,如男子遗精、阳痿,女子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也可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如尿频、尿急、遗尿等;还能改善虚劳羸瘦、中风脱证等元气虚衰病症。
气海 位置:在下腹部,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上。
功效:气海穴被视为人体生气之海,具有益气助阳、调经固经的作用。
可用于治疗气虚导致的身体倦怠、乏力,以及妇科月经不调、崩漏等病症,对消化系统的腹痛、腹泻等也有一定疗效。
腹部正中线旁开穴位 滑肉门 位置:在上腹部,脐中上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功效:具有健脾和胃、化痰降浊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胃痛、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病症,还可用于减肥降脂,改善肥胖引起的代谢问题。
天枢 位置:在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功效:天枢穴是大肠的募穴,主要作用是调理肠胃、理气行滞。
对腹痛、腹胀、便秘、泄泻、痢疾等肠道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在调节月经周期方面也有一定作用。
大横 位置:在腹部,脐中旁开4寸。
功效:有健脾和胃、调理肠腑的作用。
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腹痛、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还能缓解肠道痉挛等不适症状。
气旁 位置:在关元穴旁开0.5寸。
功效:主要用于调节下焦气机,对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辅助治疗男科、妇科及泌尿系统相关病症。
水分 位置:在上腹部,脐中上1寸,前正中线上。
功效:有利水消肿、健脾和胃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水肿、腹水等水液代谢失常病症,对消化不良、腹痛泄泻等消化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疗效。
腹针常用穴位图(1)
腹针常用穴位图(2)
腹针常用穴位图(3)
腹针常用穴位图(4)
腹针常用穴位图(5)
腹针常用穴位图(6)
腹针常用穴位图(7)
腹针常用穴位图(8)
腹针常用穴位图(9)
腹针常用穴位图(10)
腹针常用穴位图(11)
腹针常用穴位图(12)
腹针常用穴位图(13)
腹针常用穴位图(14)
腹针常用穴位图(15)
腹针常用穴位图(16)
腹针常用穴位图(17)
腹针常用穴位图(18)
腹针常用穴位图(19)
腹针常用穴位图(20)
腹针常用穴位图(21)
腹针常用穴位图(22)
腹针常用穴位图(23)
腹针常用穴位图(24)
腹针常用穴位图(25)
腹针常用穴位图(26)
腹针常用穴位图(27)
腹针常用穴位图(28)
腹针常用穴位图(29)
腹针常用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