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丫的穴位图
脚丫上分布着多个重要穴位,对身体健康有着不同的作用,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大敦穴 位置:在足趾,大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功效:大敦穴是足厥阴肝经的井穴,具有疏肝理气、调血安神的作用。
刺激该穴位可调节肝经气血,对月经不调、闭经、崩漏等妇科病症,以及疝气、遗尿、癃闭等泌尿系统病症有一定的调理功效,还能缓解因肝气郁结引起的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应用: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郁气滞所致的各种病症。
例如,对于经期紊乱伴有情绪烦躁的女性,可通过针刺或按摩大敦穴来调节气血、舒缓情绪。
日常保健时,可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大敦穴,每次3 - 5分钟,每日1 - 2次。
隐白穴 位置:在足趾,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功效:隐白穴为足太阴脾经的井穴,有健脾和胃、益气摄血的功效。
它能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生化,增强脾的统血能力,对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出血性疾病,以及便血、尿血等多种出血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还可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应用:当出现脾虚不能统血导致的鼻出血时,可尝试按压隐白穴来辅助止血。
按摩时,用食指或拇指的指腹垂直按压隐白穴,力度适中,以穴位处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3 - 5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
厉兑穴 位置:在足趾,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功效:厉兑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井穴,具有清热利湿、醒神开窍的作用。
可清泻胃火,改善因胃火上炎引起的口臭、牙痛、咽喉肿痛等症状,还能用于治疗热病、多梦、癫狂等神志病症,通过调节胃经气血,达到醒脑提神、平衡阴阳的效果。
应用:对于经常熬夜导致胃火旺盛,出现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的人群,可按摩厉兑穴。
用牙签或按摩棒等工具,适度刺激厉兑穴,每次刺激3 - 5分钟,每天1 - 2次,有助于减轻胃火症状。
足窍阴穴 位置:在足趾,第4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功效:足窍阴穴为足少阳胆经的井穴,有清肝利胆、通经活络、开窍醒神的功效。
可调节肝胆气机,对偏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部五官病症有治疗作用,还能缓解胁肋疼痛、口苦咽干等肝胆不适症状,以及用于治疗热病、失眠等。
应用:当出现因肝火上扰引起的耳鸣时,可点按足窍阴穴。
用拇指指尖用力点按穴位,以产生明显的酸痛感为度,每次点按1 - 2分钟,两侧穴位交替进行,每天可操作3 - 4次,有助于减轻耳鸣症状。
至阴穴 位置:在足趾,小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功效:至阴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井穴,主要功效为矫正胎位、清热明目、通利小便。
它是临床矫正胎位的常用穴位,对于胎位不正的孕妇,在医生指导下艾灸至阴穴,可促使胎儿转正。
此外,还能缓解头痛、目痛、鼻塞、鼻衄等症状。
应用:怀孕晚期发现胎位不正(臀位、横位等)且符合艾灸条件的孕妇,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温和灸的方法艾灸至阴穴。
一般每天艾灸1 - 2次,每次15 - 20分钟,连续艾灸3 - 5天,然后复查胎位情况。
但需注意,艾灸操作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引起不良反应 。
脚丫的穴位图(1)
脚丫的穴位图(2)
脚丫的穴位图(3)
脚丫的穴位图(4)
脚丫的穴位图(5)
脚丫的穴位图(6)
脚丫的穴位图(7)
脚丫的穴位图(8)
脚丫的穴位图(9)
脚丫的穴位图(10)
脚丫的穴位图(11)
脚丫的穴位图(12)
脚丫的穴位图(13)
脚丫的穴位图(14)
脚丫的穴位图(15)
脚丫的穴位图(16)
脚丫的穴位图(17)
脚丫的穴位图(18)
脚丫的穴位图(19)
脚丫的穴位图(20)
脚丫的穴位图(21)
脚丫的穴位图(22)
脚丫的穴位图(23)
脚丫的穴位图(24)
脚丫的穴位图(25)
脚丫的穴位图(26)
脚丫的穴位图(27)
脚丫的穴位图(28)
脚丫的穴位图(29)
脚丫的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