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手指穴位图
在中医经络学说中,手指上分布着众多重要穴位,以下按照不同经络系统为你介绍历代常用的手指穴位: 手太阴肺经 少商穴:位于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处。
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咳嗽、鼻衄(鼻出血)、发热等肺系实热证。
古代医籍《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等均有记载其主治病症及应用方法。
通过点刺放血等方式刺激少商穴,对缓解咽喉急症有较好效果。
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穴:在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主要用于治疗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还有热病、昏迷等。
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针刺商阳穴可起到清热解表、醒神开窍的作用,如《针灸大成》就记录了该穴位在多种病症治疗中的应用 。
二间穴:微握拳,当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中。
可治疗目昏、鼻衄、齿痛、咽喉肿痛等疾病。
古代医学典籍中提及,此穴对于阳明经热邪上扰导致的头面五官病症有一定疗效。
手厥阴心包经 中冲穴: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常用于治疗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等急症。
历代医家将其作为急救穴位之一,如遇上述危急情况,可掐按中冲穴以促苏醒、调气血 。
手少阳三焦经 关冲穴:在手环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主要治疗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喉痹、热病、昏厥等病症。
在古代针灸文献中,常将关冲穴用于泻三焦之火,改善因三焦热盛引发的多种不适 。
手少阴心经 少冲穴:位于小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可治疗心悸、心痛、癫狂、昏迷等心与神志病症。
历代医家认为,少冲穴具有清心泻火、醒神开窍的功效,对心经实证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少府穴: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常用于治疗心悸、胸痛等心系病症,以及阴痒、阴痛等泌尿生殖系统病症。
古代医学著作记载,按摩或针刺少府穴可调节心经气血,缓解相关病症。
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穴:在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主要用于治疗乳痈、乳汁少等乳疾,还可治疗昏迷、热病等急症、热证。
历代医家在妇人产后缺乳等情况下,常选用少泽穴进行针刺治疗,以促进乳汁分泌 。
历代手指穴位图(1)
历代手指穴位图(2)
历代手指穴位图(3)
历代手指穴位图(4)
历代手指穴位图(5)
历代手指穴位图(6)
历代手指穴位图(7)
历代手指穴位图(8)
历代手指穴位图(9)
历代手指穴位图(10)
历代手指穴位图(11)
历代手指穴位图(12)
历代手指穴位图(13)
历代手指穴位图(14)
历代手指穴位图(15)
历代手指穴位图(16)
历代手指穴位图(17)
历代手指穴位图(18)
历代手指穴位图(19)
历代手指穴位图(20)
历代手指穴位图(21)
历代手指穴位图(22)
历代手指穴位图(23)
历代手指穴位图(24)
历代手指穴位图(25)
历代手指穴位图(26)
历代手指穴位图(27)
历代手指穴位图(28)
历代手指穴位图(29)
历代手指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