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治疗穴位图
电极治疗穴位是利用电极将电流导入人体穴位,通过电流刺激来调节身体生理功能、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中频电疗法 原理:应用频率为1000~100,000Hz的中频电流作用于人体穴位。
这种电流可以克服皮肤电阻,深入到组织内部,刺激神经肌肉组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适用范围及举例:常用于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肌肉劳损、关节疾病等。
比如治疗肩周炎时,将电极放置在肩部周围的肩髃、肩髎、肩贞等穴位上,通过中频电流刺激,可缓解肩部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电极置于腰部的肾俞、大肠俞、委中等穴位,能减轻腰部疼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症状。
低频脉冲电疗法 原理:使用频率在0~1000Hz的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穴位。
低频电流能兴奋神经肌肉组织,引起肌肉收缩,还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镇痛等作用。
适用范围及举例:常用于治疗面瘫、肌肉萎缩、尿潴留等病症。
以面瘫治疗为例,电极分别放置在面部的阳白、四白、颊车、地仓等穴位,通过合适的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可促进面部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面部肌肉运动功能;对于产后尿潴留,电极置于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位,能刺激膀胱逼尿肌收缩,促进排尿。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ENS) 原理: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刺激神经达到镇痛目的。
它主要是通过刺激神经粗纤维,关闭疼痛闸门,抑制疼痛信号向中枢神经系统传导。
适用范围及举例:广泛应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的治疗,如术后疼痛、癌痛、神经痛等。
例如在缓解三叉神经痛时,电极放置在面部相关穴位如攒竹、鱼腰、下关等,调整合适的电流参数,可有效减轻疼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对于痛经患者,电极贴在小腹部的关元、气海以及下肢的三阴交等穴位,能缓解疼痛和不适症状。
离子导入疗法 原理:利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通过皮肤或黏膜导入人体穴位,同时发挥药物和电流的双重作用。
药物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进入人体组织,在局部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增强药物疗效。
适用范围及举例:常用于治疗一些慢性炎症、骨质增生等疾病。
比如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将含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药物成分的电极放置在膝关节周围的犊鼻、梁丘、血海、阳陵泉等穴位,通过直流电导入药物离子,可减轻关节肿胀、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治疗眼部疾病时,将相应药物电极置于眼周的睛明、攒竹、鱼腰等穴位,实现药物离子导入,辅助治疗眼部炎症、视疲劳等问题。
在进行电极治疗穴位时,必须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电流参数和穴位组合,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电极治疗穴位图(1)
电极治疗穴位图(2)
电极治疗穴位图(3)
电极治疗穴位图(4)
电极治疗穴位图(5)
电极治疗穴位图(6)
电极治疗穴位图(7)
电极治疗穴位图(8)
电极治疗穴位图(9)
电极治疗穴位图(10)
电极治疗穴位图(11)
电极治疗穴位图(12)
电极治疗穴位图(13)
电极治疗穴位图(14)
电极治疗穴位图(15)
电极治疗穴位图(16)
电极治疗穴位图(17)
电极治疗穴位图(18)
电极治疗穴位图(19)
电极治疗穴位图(20)
电极治疗穴位图(21)
电极治疗穴位图(22)
电极治疗穴位图(23)
电极治疗穴位图(24)
电极治疗穴位图(25)
电极治疗穴位图(26)
电极治疗穴位图(27)
电极治疗穴位图(28)
电极治疗穴位图(29)
电极治疗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