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积液穴位图
以下是一些与调节人体积液、穴位相关的穴位: 足三里穴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作用: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功效。
脾胃功能正常有助于运化水湿,当脾胃虚弱,水液代谢失常出现积液时,刺激足三里可增强脾胃功能,促进积液的吸收和代谢。
例如对于胸腔、腹腔内因脾胃功能不佳导致的少量积液有一定辅助调节作用。
刺激方法:可以用手指指腹按压,每次按压5 - 10分钟,以穴位局部有酸胀感为度;也可艾灸,温和灸15 - 20分钟,以皮肤微微发红但不起泡为宜。
阴陵泉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作用:阴陵泉属于足太阴脾经穴位,擅长健脾利湿。
人体水液代谢与脾脏密切相关,该穴位能增强脾脏运化水湿的能力,对于体内湿气较重,水液停滞形成积液的情况,如膝关节腔积液、盆腔积液等,刺激阴陵泉可促进积液的消散。
刺激方法:按摩时,用拇指指腹按揉,力度适中,每次按揉3 - 5分钟,每日可进行多次;针刺则需由专业医生操作,一般直刺0.8 - 1.2寸 。
三阴交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作用: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阴经的交会穴。
它不仅能健脾益血,还能调肝补肾,促进人体气血运行和水液代谢。
对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积液,如女性盆腔积液等,通过刺激三阴交可调节脏腑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利于积液的吸收。
刺激方法:自行按摩时,用拇指或食指、中指三指并拢按揉,每次10 - 15分钟,早晚各一次;也可采用穴位贴敷的方法,将具有祛湿利水等功效的中药制成药膏贴于穴位上。
中极穴 位置: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上。
作用:中极穴属任脉穴位,任脉总司一身之阴经。
该穴位具有补肾气、利膀胱、清湿热的作用。
对于下焦水液代谢失常导致的积液,如泌尿系统炎症引起的少量盆腔积液等,刺激中极穴可调节下焦气机,促进水液排出,减少积液的积聚。
刺激方法:按摩时,用掌心对准穴位,顺时针方向摩揉,每次5 - 10分钟;艾灸时,可采用隔姜灸等方法,每次灸3 - 5壮。
需要注意的是,穴位刺激对于积液只能起到辅助调理作用。
如果存在大量积液或严重疾病导致的积液,应及时就医,遵循西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
肺部积液穴位图(1)
肺部积液穴位图(2)
肺部积液穴位图(3)
肺部积液穴位图(4)
肺部积液穴位图(5)
肺部积液穴位图(6)
肺部积液穴位图(7)
肺部积液穴位图(8)
肺部积液穴位图(9)
肺部积液穴位图(10)
肺部积液穴位图(11)
肺部积液穴位图(12)
肺部积液穴位图(13)
肺部积液穴位图(14)
肺部积液穴位图(15)
肺部积液穴位图(16)
肺部积液穴位图(17)
肺部积液穴位图(18)
肺部积液穴位图(19)
肺部积液穴位图(20)
肺部积液穴位图(21)
肺部积液穴位图(22)
肺部积液穴位图(23)
肺部积液穴位图(24)
肺部积液穴位图(25)
肺部积液穴位图(26)
肺部积液穴位图(27)
肺部积液穴位图(28)
肺部积液穴位图(29)
肺部积液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