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上肢穴位图
背部和上肢分布着许多重要穴位,这些穴位对于调节身体机能、预防和治疗疾病都有着重要作用,以下为您分别介绍: 背部穴位 大椎穴 位置: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低头时,颈部后方最高的骨性突起下方就是该穴位。
功效:解表清热、疏风散寒、截疟、宁心安神。
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发热、颈椎病等。
应用:当出现外感风寒导致的恶寒(怕冷或寒战)、发热等症状时,可通过艾灸大椎穴来解表散寒,缓解症状。
肺俞穴 位置:在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效:宣肺止咳、清热理气、调补肺气。
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气喘、咯血等肺部疾病。
应用: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患者,经常按摩肺俞穴,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呼吸不畅、咳嗽等症状。
心俞穴 位置:在脊柱区,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效: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可用于改善心悸、失眠、健忘等心系病症。
应用:当因心血不足出现心慌、失眠等情况时,按摩心俞穴能起到一定的养心安神效果。
肝俞穴 位置: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效:疏肝利胆、养血明目。
常用于治疗胁痛(胁肋部位疼痛)、黄疸、目赤肿痛等肝胆及眼部疾病。
应用:对于因肝郁气滞引起的胁肋胀痛,刺激肝俞穴可起到疏肝理气、缓解疼痛的作用。
脾俞穴 位置: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效:健脾和胃、利湿升清。
主要针对腹胀、腹泻、呕吐等脾胃虚弱症状。
应用:若因脾胃虚弱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按摩脾俞穴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
肾俞穴 位置: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效:滋阴壮阳、补肾益气、利水强腰。
可用于治疗肾虚腰痛、遗尿、阳痿、早泄等泌尿生殖系统及腰部疾病。
应用:对于因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性功能减退等症状,艾灸肾俞穴可起到温补肾阳的作用。
上肢穴位 合谷穴 位置: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就是合谷穴。
功效:疏风解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广泛应用于头痛、牙痛、感冒、手指麻木等多种病症。
应用:当出现牙痛时,用力按压合谷穴,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按摩合谷穴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曲池穴 位置:在肘区,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凹陷处。
屈肘成直角时,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功效:清热解表、调和气血、消肿止痛。
常用于治疗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热病、高血压等。
应用:对于上肢关节疼痛、活动不利,按摩曲池穴可疏通经络、缓解疼痛;高血压患者,经常按摩曲池穴,对平稳血压有一定帮助。
手三里穴 位置:在前臂,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功效:疏风通络、清利肠胃。
可用于治疗手臂无力、上肢麻木、腹痛、腹泻等。
应用:当出现上肢肌肉酸痛、无力时,刺激手三里穴可改善局部气血循环,减轻症状;对于肠胃功能紊乱引起的腹痛、腹泻,按摩手三里穴也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内关穴 位置: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功效: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和胃降逆。
主要用于治疗心悸、胸闷、恶心、呕吐等心血管及消化系统病症。
应用:乘坐交通工具时出现晕车、恶心,按压内关穴可有效缓解症状;对于冠心病患者,感到心慌、胸闷时,按摩内关穴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不适。
外关穴 位置: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功效:疏风清热、通利三焦、通络止痛。
常用于治疗头痛、耳鸣、耳聋、上肢痹痛等。
应用:当外感风热引起头痛、发热时,按摩外关穴可疏散风热,缓解头痛症状;对于上肢外侧疼痛、麻木,刺激外关穴可起到通络止痛的效果。
肩髃穴 位置: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部前方的凹陷处。
功效:祛风通络、清热除湿、通利关节。
主要用于治疗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肩部及上肢病症。
应用:肩周炎患者出现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尤其是外展、上举困难时,按摩肩髃穴可改善肩部气血运行,减轻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
背部上肢穴位图(1)
背部上肢穴位图(2)
背部上肢穴位图(3)
背部上肢穴位图(4)
背部上肢穴位图(5)
背部上肢穴位图(6)
背部上肢穴位图(7)
背部上肢穴位图(8)
背部上肢穴位图(9)
背部上肢穴位图(10)
背部上肢穴位图(11)
背部上肢穴位图(12)
背部上肢穴位图(13)
背部上肢穴位图(14)
背部上肢穴位图(15)
背部上肢穴位图(16)
背部上肢穴位图(17)
背部上肢穴位图(18)
背部上肢穴位图(19)
背部上肢穴位图(20)
背部上肢穴位图(21)
背部上肢穴位图(22)
背部上肢穴位图(23)
背部上肢穴位图(24)
背部上肢穴位图(25)
背部上肢穴位图(26)
背部上肢穴位图(27)
背部上肢穴位图(28)
背部上肢穴位图(29)
背部上肢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