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脚上穴位图
小孩脚上分布着许多重要穴位,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有着积极影响,以下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穴位: 涌泉穴 位置: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通俗来讲,在脚底前三分之一的凹陷处。
作用:具有滋阴益肾、平肝息风、醒脑开窍等作用。
按摩此穴位可用于缓解小儿发热、惊风、昏厥等症状,还能帮助改善小儿睡眠质量。
日常保健按摩涌泉穴,有助于激发小儿身体的阳气,增强体质。
太冲穴 位置:在足背,第 1、2 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处。
也就是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缝隙向上,大约一个大拇指宽度的凹陷处。
作用:有平肝泻火、疏肝理气的功效。
如果小孩出现情绪急躁、容易发脾气、睡眠不安稳等肝火旺的表现,按摩太冲穴可以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
太白穴 位置:在跖区,第 1 跖趾关节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即大脚趾内侧,与脚掌连接的关节前方,皮肤颜色深浅交界处的凹陷处。
作用:能够健脾和胃、消食化积。
对于小儿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问题,刺激太白穴有较好的调理效果,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营养吸收。
公孙穴 位置:在跖区,第 1 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大致在太白穴后下方,第一跖骨基底部前下方的凹陷中。
作用:有健脾益胃、调畅气机的作用。
可辅助治疗小儿腹痛、呕吐、泄泻等消化系统病症,还对缓解小儿因脾胃不和导致的口臭、流口水等现象有一定帮助。
行间穴 位置:在足背,第 1、2 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就是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缝隙顶端,靠近脚背的地方。
作用:具有清肝泻火、凉血安神的功效。
当小孩出现面红目赤、小便短赤、烦躁不安等肝经有热的症状时,按摩行间穴能起到清热降火的作用。
给小孩按摩穴位时,力度要适中,以孩子感觉舒适为宜,频率不宜过快。
如果孩子身体有不适症状,建议先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
小孩脚上穴位图(1)
小孩脚上穴位图(2)
小孩脚上穴位图(3)
小孩脚上穴位图(4)
小孩脚上穴位图(5)
小孩脚上穴位图(6)
小孩脚上穴位图(7)
小孩脚上穴位图(8)
小孩脚上穴位图(9)
小孩脚上穴位图(10)
小孩脚上穴位图(11)
小孩脚上穴位图(12)
小孩脚上穴位图(13)
小孩脚上穴位图(14)
小孩脚上穴位图(15)
小孩脚上穴位图(16)
小孩脚上穴位图(17)
小孩脚上穴位图(18)
小孩脚上穴位图(19)
小孩脚上穴位图(20)
小孩脚上穴位图(21)
小孩脚上穴位图(22)
小孩脚上穴位图(23)
小孩脚上穴位图(24)
小孩脚上穴位图(25)
小孩脚上穴位图(26)
小孩脚上穴位图(27)
小孩脚上穴位图(28)
小孩脚上穴位图(29)
小孩脚上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