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特效穴位图
中医认为人体有多个穴位对于缓解狂躁情绪可能有一定作用,以下为您介绍: 内关穴 位置: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简单取穴方法是将右手中间三指并拢,放在左手腕横纹上,手指下方两筋之间就是内关穴。
功效: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刺激内关穴可以调节心脏功能,舒缓情绪,对于因情绪过激引起的狂躁有一定的平复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穴位,力度适中,以穴位局部有酸麻胀的感觉为宜,每次按压3 - 5分钟,两侧穴位可交替进行。
神门穴 位置: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即手腕内侧,小指一侧的腕横纹处。
功效:具有养心安神、清心泻火的功效,能够调节心经气血,改善心烦、失眠等症状,对于狂躁状态下的心神不宁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按摩方式:用拇指轻柔地按揉神门穴,频率约每分钟60 - 80次,每次按揉3 - 5分钟,以穴位处微微发热为度。
太冲穴 位置:位于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赤白肉际处。
通俗来讲,就是在大脚趾和第二脚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
功效:清肝泻火、疏肝理气。
肝主情志,当情绪狂躁时,多与肝气上逆、肝火旺盛有关,刺激太冲穴可清泻肝火,使上逆的肝气得以平复,从而缓解狂躁情绪。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着力于太冲穴,进行点按或按揉,力度由轻到重,以穴位处有明显酸胀感为度,每次按摩5 - 10分钟,每天可按摩2 - 3次。
膻中穴 位置:在胸部,横平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上。
也就是两乳头连线中点。
功效:宽胸理气、活血通络、舒畅心胸。
对于情绪激动导致的胸中烦闷、气机不畅引起的狂躁表现,有很好的疏解作用。
按摩措施:一般采用揉法,用中指指腹轻轻按揉膻中穴,动作要轻柔缓和,频率每分钟约60次,每次按摩3 - 5分钟。
穴位按摩对于狂躁可能有一定的辅助调节作用,但如果狂躁症状严重,持续时间较长,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狂躁特效穴位图(1)
狂躁特效穴位图(2)
狂躁特效穴位图(3)
狂躁特效穴位图(4)
狂躁特效穴位图(5)
狂躁特效穴位图(6)
狂躁特效穴位图(7)
狂躁特效穴位图(8)
狂躁特效穴位图(9)
狂躁特效穴位图(10)
狂躁特效穴位图(11)
狂躁特效穴位图(12)
狂躁特效穴位图(13)
狂躁特效穴位图(14)
狂躁特效穴位图(15)
狂躁特效穴位图(16)
狂躁特效穴位图(17)
狂躁特效穴位图(18)
狂躁特效穴位图(19)
狂躁特效穴位图(20)
狂躁特效穴位图(21)
狂躁特效穴位图(22)
狂躁特效穴位图(23)
狂躁特效穴位图(24)
狂躁特效穴位图(25)
狂躁特效穴位图(26)
狂躁特效穴位图(27)
狂躁特效穴位图(28)
狂躁特效穴位图(29)
狂躁特效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