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石贴穴位图
磁石贴穴位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是利用磁石的磁性作用于人体穴位,以达到调节身体机能、防治疾病的目的。
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原理 中医认为人体经络系统是气血运行和脏腑联络的通道,穴位则是经络上的关键节点。
磁石具有一定的磁性,当磁石贴敷在穴位上时,磁场作用于穴位,可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影响相应脏腑的功能,起到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的效果。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磁场刺激穴位可改变穴位处生物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产生微弱的涡电流,影响体内电子运动的方向和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浓度和运动速度,改变细胞膜电位,影响神经的兴奋性,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和生化过程 ,从而对身体产生一系列生理调节作用。
常用穴位及功效 神阙穴:位于肚脐中央。
将磁石贴于此穴,可温阳救逆、利水固脱,常用于治疗腹痛、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中风脱证等危急重症。
对于一些虚寒性病症,如宫寒不孕、阳虚泄泻等也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涌泉穴: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磁石贴敷涌泉穴具有滋阴降火、平肝息风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失眠等病症。
尤其对于高血压患者,通过刺激涌泉穴,有助于调节血压。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磁石贴足三里可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对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痛、胃胀、消化不良等有较好的调理作用,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起到保健强身的效果。
内关穴: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磁石贴内关穴可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常用于治疗心悸、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对于晕车、晕船以及心脏疾病引起的不适有一定缓解作用。
使用方法 清洁皮肤:在贴磁石前,需先用温水清洁所选穴位部位的皮肤,去除污垢和油脂,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以利于磁石更好地粘贴和发挥作用。
贴敷操作:揭开磁石贴的保护膜,将磁石准确地对准穴位贴敷,轻轻按压使其牢固粘贴在皮肤上。
一般每个穴位贴敷1 - 2片磁石,具体可根据磁石大小和病情遵医嘱。
贴敷时间:磁石贴的贴敷时间因人而异,一般每次贴敷 8 - 12 小时,每天 1 次,可连续贴敷数天为一个疗程。
具体贴敷时长应根据个人皮肤耐受程度和病情调整,若贴敷过程中出现皮肤不适,应及时取下。
注意事项 个体差异:不同人对磁石贴的反应可能不同,有些人可能效果明显,而有些人效果相对较弱。
此外,部分人可能对磁石过敏,贴敷后局部皮肤会出现瘙痒、红肿、皮疹等过敏反应,此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相应的抗过敏处理。
特殊人群:孕妇、体质极度虚弱者、严重心脏病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者等应慎用或禁用磁石贴穴位疗法。
因为磁场可能会对胎儿发育、心脏功能以及起搏器的正常运行产生不良影响。
正确选择磁石:市场上磁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质量合格的磁石贴。
同时,要注意磁石的磁场强度,并非磁场越强效果越好,过强的磁场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刺激。
观察皮肤反应:在磁石贴敷期间,要密切观察穴位处皮肤情况。
若出现皮肤发红、疼痛、水疱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贴敷,并及时咨询医生进行处理,防止皮肤损伤加重。
磁石贴穴位图(1)
磁石贴穴位图(2)
磁石贴穴位图(3)
磁石贴穴位图(4)
磁石贴穴位图(5)
磁石贴穴位图(6)
磁石贴穴位图(7)
磁石贴穴位图(8)
磁石贴穴位图(9)
磁石贴穴位图(10)
磁石贴穴位图(11)
磁石贴穴位图(12)
磁石贴穴位图(13)
磁石贴穴位图(14)
磁石贴穴位图(15)
磁石贴穴位图(16)
磁石贴穴位图(17)
磁石贴穴位图(18)
磁石贴穴位图(19)
磁石贴穴位图(20)
磁石贴穴位图(21)
磁石贴穴位图(22)
磁石贴穴位图(23)
磁石贴穴位图(24)
磁石贴穴位图(25)
磁石贴穴位图(26)
磁石贴穴位图(27)
磁石贴穴位图(28)
磁石贴穴位图(29)
磁石贴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