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小知识 > 健康常识 > 详情

中药虻虫的功效与作用

凡药性峻猛,以破血逐瘀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破血逐瘀药。

本类药物味多辛苦,虫类药居多,兼有咸味,均主归肝经血分。药性峻猛,走而不守,能破血逐瘀、消癥散积,主治瘀血时间长,程度重的癥瘕积聚。亦可用于血瘀经闭、瘀肿疼痛、偏瘫等症。

应用本类药物时,常配伍行气药以加强其破血消癥之效;或配伍攻下药以增强其攻逐瘀血之力。

本类药物药性峻猛,大都有毒,易耗气、动血、伤阴,所以凡出血证,阴血亏虚,气虚体弱者,及孕妇,当忌用或慎用。

中药虻虫的功效与作用

来源:虻虫为虻科昆虫复带虻Tabanus bivittatus Matsumura的雌虫体。雌虻吸食牛、马、驴等家畜血液;雄虻不吸血,只吸食植物的汁液。5—6月间捕捉,沸水烫或稍蒸,晒干即可,一般去翘足炒过用。

相关名字:蜚虻、牛虻、牛蚊子、绿头猛钻、牛苍蝇、瞎虻虫、瞎蚂蜂、瞎蠓、牛魔蚊、牛蝇子、瞎眼蠓。

产地:各地均有,以畜牧区最多。主产于广西、四川、浙江、江苏、湖南、湖北等地。

性味归经: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破血逐瘀,散积消癥。

性状鉴别:

中药虻虫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虻虫的功效与作用

雌虻干燥的虫体呈长椭圆形,长1.5~2厘米,宽5~10毫米。头部呈黑褐色,复眼大多已经脱落;胸部黑褐色,背面呈壳状而光亮,翅长超过尾部;胸部下面突出,黑棕色,具足3对,多碎断。腹部棕黄色,有6个体节。质松而脆,易破碎。气臭,味苦咸。以个大、完整、无杂质者为佳。

雄虻形状相似,但体较小,复眼被有纤细的灰色短毛。

雌虻吸食牛、马、驴等家畜血液;雄虻不吸血,只吸食植物的汁液。

主治病证:

1.血瘀经闭,癥瘕积聚。

本品苦泄性烈,独入肝经血分,能破血逐瘀,通利血脉。治血瘀经闭、产后恶露不下,脐腹作痛,可配熟地黄、水蛭、桃仁,如地黄通经丸(《妇人大全良方》);治干血成劳,血瘀经闭,瘀结成块,配伍水蛭、庶虫虫、大黄等,如大黄庶虫虫丸(《金匮要略》)。

2.跌打损伤,瘀滞肿痛。

本品有散瘀疗伤,消肿止痛之功,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千金方》以本品配牡丹皮为末酒送服,亦可配乳香、没药等。

用法用量:煎服,1~1.5g,;研末服,0.3g。

使用注意:孕妇及体虚无瘀、腹泻者忌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逐瘀血,破下血积,坚痞,癥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

2.《别录》:“女子月水不通,积聚,除贼血在胸腹五脏者,及喉痹结塞。”

3.《日华子本草》:“堕胎。”

现代研究:

1.药理作用:水提物在体外有较弱的抗凝血酶作用,体外和体内均有活化纤溶系统的作用,能显著延长出血时间,减少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率,降低全血粘度比和血浆粘度比,降低红细胞压积,改善血液流变学。提取物具有抗炎镇痛作用。虻虫对家兔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对内毒素所致肝出血坏死病灶的形成有显著抑制作用。虻虫醇提物有明显溶血作用。

2.临床研究:用虻虫复方(虻虫、陈皮)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8例,连续治疗30天。结果:心绞痛显效12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100%;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72.2%(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2,(4):31)。

注:内容及图片来自教材和网络,仅作科普学习,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您可能感兴趣

中药猫爪草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猫爪草的功效与作用

本节药物,味多辛苦,性多温燥,主归肺、脾、肝经,有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之

中药川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川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本节药物药性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药物

中药浙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浙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本节药物药性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药物

中药瓜蒌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瓜蒌的功效与作用

本节药物药性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药物

中药竹茹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竹茹的功效与作用

本节药物药性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药物

中药海藻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海藻的功效与作用

本节药物药性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药物

中药竹沥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竹沥的功效与作用

本节药物药性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药物

中药昆布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昆布的功效与作用

本节药物药性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药物

中药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本节药物药性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药物

中药黄药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黄药子的功效与作用

本节药物药性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