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小知识 > 健康常识 > 详情

中药三七的功效与作用

本类药物既能止血,又能化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适用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病证。部分药物尚能消肿、止痛,还可用治跌打损伤、经闭、瘀滞心腹疼痛等病证。本类药物虽适用于出血兼有瘀滞之证,然随证配伍也可用于其它各种出血之证。

本类药物具行散之性,对于出血而无瘀者及孕妇宜慎用。

本期我们要学习的中药可谓是中药中的上品,《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

中药三七的功效与作用

来源: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 H. Chen的干燥根。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茎基,干燥。支根习称“筋条”,茎基习称“剪口”。

产地: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

相关名字:山漆、金不换(《纲目》),血参(《医林纂要》),参三七(《本草便读》),田三七、田漆(《伪药条辨》),田七(《岭南采药录》)。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性状鉴别:

中药三七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三七的功效与作用

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及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回甜。筋条呈圆柱形,长2~6cm,上端直径约0.8cm,下端直径约0.3cm。剪口呈不规则的皱缩块状及条状,表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断面中心灰白色,边缘灰色。

主治病证:

1.出血证。

本品味甘微苦性温,入肝经血分,功善止血,又能化瘀生新,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点,对人体内外各种出血,无论有无瘀滞,均可应用,尤以有瘀滞者为宜。单味内服外用均有良效。

如《濒湖集简方》治吐血、衄血、崩漏,单用本品,米汤调服;若治咳血、吐血、衄血及二便下血,可与花蕊石、血余炭合用,如化血丹(《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各种外伤出血,可单用本品研末外掺,或配龙骨、血竭、象皮等同用,如七宝散(《本草纲目拾遗》)。

2.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本品活血化瘀而消肿定痛,为治瘀血诸证之佳品,为伤科之要药。凡跌打损伤,或筋骨折伤,瘀血肿痛等,本品皆为首选药物。可单味应用,以三七为末,黄酒或白开水送服;若皮破者,亦可用三七粉外敷。若配伍活血行气药同用。则活血定痛之功更著。本品散瘀止痛,活血消肿之功,对痈疽肿痛也有良效。

如《本草纲目》治无名痈肿,疼痛不已,以本品研末,米醋调涂;治痈疽破烂,常与乳香、没药、儿茶等同用,如腐尽生肌散(《医宗金鉴》)。

此外,本品具有补虚强壮的作用,民间用治虚损劳伤,常与猪肉炖服。

用法用量:多研末吞服,1~1.5g;煎服,3~10g,亦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古籍摘要:

1.《本草新编》:“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补血补气药之中则更神。盖止药得补而无沸腾之患,补药得止而有安静之休也。”

2.《本草求真》:“三七,世人仅知功能止血住痛,殊不知痛因血瘀则痛作,血因敷散则血止。三七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故凡金刃刀剪所伤,及跌扑杖疮血出不止,嚼烂涂之,或为末掺,其血即止。且以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漏、经水不止、产后恶露不下,俱宜自嚼,或为末,米饮送下即愈。”

3.《医学衷中参西录》:“三七,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为吐衄要药。病愈后不致瘀血留于经络,证变虚劳(凡用药强止其血者,恒至血瘀经络成血痹虚劳)。兼治二便下血,女子血崩,痢疾下血鲜红久不愈(宜与鸦胆子并用),肠中腐烂,浸成溃疡,所下之痢色紫腥臭,杂以脂膜,此乃肠烂欲穿(三七能化腐生新,是以治之)。为其善化瘀血,故又善治女子症瘕,月事不通,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允为理血妙品。外用善治金疮,以其末敷伤口,立能血止疼愈。若跌打损伤,内连脏腑经络作疼痛者,外敷内服奏效尤捷。疮疡初起肿疼者,敷之可消。三七之性,既善化血,又善止血,人多疑之,然有确实可证之处。如破伤流血者,用三七末擦之,则其血立止,是能止血也;其破处已流出之血,着三七皆化为黄水,是能化血。”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皂苷、黄酮苷、氨基酸等。止血活性成分为三七氨酸。

2.临床研究:用生三七粉1g,每日2~3次冲服。治疗高脂血症76例,结果:降胆固醇的有效率为78%,降甘油三酯的有效率为57.5%,降β脂蛋白的有效率为53%,(中医杂志,1994,2:70);用三七粉3g,早晚各1次空腹冲服,7天为1疗程。治疗脑震荡后遗症60例,总有效率为86.1%(河南中医,1997,4:235);用三七粉、西洋参各15g,每日1g冲服,15天为1疗程,治疗前列腺肥大26例,总有效率为88.5%(中医杂志,1994,4:199);用三七研粉过110目筛,醋调成糊状备用。先清洁疮面,再涂药膏,2天换药1次。治疗褥疮36例,经4~10次换药,全部治愈(时珍国医国药,1996,4:200);另据报道,本品还可用治重症肝炎、冠心病、肺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疤痕疙瘩、术后粘连、痔疮等。

  三七混淆品:土三七及藤三七

①土三七

土三七为菊科植物菊三七的根茎,呈拳形块状,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鲜品常带紫红色,全体有瘤状突起,质坚实,切断面淡黄色。

三七与土三七的鉴别:虽然都有活血化淤的功效,三七是名贵中药,土三七却是有毒性的草药,土三七虽然可用于治疗出血病症及大骨节病,鲜品捣烂外敷可治疗跌打损伤,痈疖疮疡,虫蛇咬伤等。但其含有肝毒性成分,因此临床并不常用,误食“土三七”将损伤身体,甚至危及生命。

②藤三七

藤三七为落葵科植物落葵薯的块茎,类圆柱形,珠芽呈不规则的块状。断面粉性,经水煮后干燥呈角质样,味微甜,嚼之有黏性。

藤三七虽说也具备药用价值,但药性和三七的南辕北辙,价值更是拍马也追不上,主要被用来治疗腰膝痹痛,跌打损伤等情况。

注:内容及图片来自教材和网络,本平台旨在分享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您可能感兴趣

中药使君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使君子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内寄生虫,治疗虫证为主的药物,称为驱虫药。本类

中药藿香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藿香的功效与作用

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化湿

中药茜草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茜草的功效与作用

本类药物既能止血,又能化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适用于瘀血内阻

中药蒲黄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蒲黄的功效与作用

本类药物既能止血,又能化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适用于瘀血内阻

中药降香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降香的功效与作用

本类药物既能止血,又能化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适用于瘀血内阻

中药小蓟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小蓟的功效与作用

本类药物性属寒凉,味多甘苦,入血分,能清泄血分之热而止血,适用于血热

中药艾叶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艾叶的功效与作用

本类药物性属温热,能温内脏,益脾阳,固冲脉而统摄血液,具有温经止血之

中药大蓟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大蓟的功效与作用

本类药物性属寒凉,味多甘苦,入血分,能清泄血分之热而止血,适用于血热

中药炮姜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炮姜的功效与作用

本类药物性属温热,能温内脏,益脾阳,固冲脉而统摄血液,具有温经止血之

中药地榆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地榆的功效与作用

本类药物性属寒凉,味多甘苦,入血分,能清泄血分之热而止血,适用于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