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小知识 > 健康常识 > 详情

中药禹白附的功效与作用

本节药物,味多辛苦,性多温燥,主归肺、脾、肝经,有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之功,部分药物外用有消肿止痛的作用。温化寒痰药,主治寒痰、湿痰证,如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苔腻之证;以及由寒痰、湿痰所致的眩晕、肢体麻木、阴疽流注,以及疮痈肿毒。临床运用时,常与温散寒邪,燥湿健脾的药物配伍,以期达到温化寒痰、湿痰的目的。

温燥之性的温化寒痰药,不宜用于热痰、燥痰之证。

中药禹白附的功效与作用

来源:禹白附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块茎。秋季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外皮;用硫黄熏1~2次,晒干。或用白矾、生姜制后切片。

相关名字:鸡心白附,牛奶白附,麻芋子,独角莲。

产地:主产于河南、甘肃、湖北等地。产地以河南禹州最为道地,尊称为禹白附。

性味归经:辛、甘,温。有毒。归胃、肝经。

功效:祛风痰,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性状鉴别:

中药禹白附的功效与作用

干燥块茎,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4厘米,直径约1~2厘米。表面白色或黄白色,略粗糙,有环纹及小麻点状的根痕。顶端显茎痕或芽痕。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白色,富粉性,无臭,味淡,嚼之麻辣刺舌。以个大、肥壮、去皮、色白粉性大者为佳。

中药禹白附的功效与作用

四川所产的禹白附,多不去皮,斜切成片,用姜汁浸蒸后,晒干。药材呈卵圆形片状,厚约0.3~0.7厘米,表面棕色、粗糙皱缩,密生薄膜状鳞叶,顶端尤多,包有粉红色顶芽,剥落鳞叶后可见节。切面白色。

中药禹白附的功效与作用

主治病证:

1.中风痰壅,口眼喎斜、惊风癫痫、破伤风。

本品辛温,善祛风痰而解痉止痛,故适用于上述诸证。治中风口眼喎斜,常配全蝎、僵蚕用;治风痰壅盛之惊风、癫痫,常配半夏、南星;治破伤风,配防风、天麻、南星等药用。

2.痰厥头痛、眩晕。

本品既祛风痰,又能止痛,其性上行,尤擅治头面部诸疾,治痰厥头痛、眩晕,常配半夏、天南星;治偏头风痛,可与白芷配伍。

3.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治瘰疬痰核,可鲜品捣烂外敷;治毒蛇咬伤可磨汁内服并外敷,亦可配其它解毒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5克;研末服0.5~1克,宜炮制后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燥烈,阴虚血虚动风或热盛动风者、孕妇均不宜用。生品一般不内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主含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肌醇,胆碱,尿嘧啶,粘液质,并含白附子凝集素。

2.药理作用:有明显的镇静、抗惊厥及镇痛作用,注射液对结核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煎剂或混悬液对实验动物关节肿均表现较强的抗炎作用。

3.临床研究:有报道用本品配猫眼草、蟾蜍皮、木鳖子、守宫、麝香粉,制成膏药,外敷结核病灶对应体表部位及大椎、肺俞、膻中等穴,治肺结核355例,总有效率为96.1%。结果显示对浸润型、血行播散型疗效较好,并认为本品有促进肺部空洞闭合的作用(山西中医,1989,4:34)。

4.不良反应:误服、过量服用本品,可出现口舌麻辣,咽喉部灼热并有梗塞感,舌体僵硬,语言不清,继则四肢发麻,头晕眼花,恶心呕吐,流涎,面色苍白,神志呆滞,唇舌肿胀,口腔粘膜及咽部红肿,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本品经生姜、矾水炮制前后,毒性无显著差异,煎煮后,麻辣感消失或降低,但毒性并不降低。

禹白附中毒后,除洗胃、导泻外,还可以生姜汁和白米醋含漱,然后内服适量,或以生甘草50g嚼服,20分钟后用锡类散外吹咽部,也可以黄芩、黄连、石膏等配伍煎汤内服。

鉴别用药:

  禹白附与关白附

在古代医方“白附子”为名入药,明代以前医方中白附子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关白附”,明清以后医方中白附子应为天南星科植物“禹白附”为主。而以“独角莲”之名入药,实为“禹白附”,则首载于《中国药用植物志》。

现在中医药界普遍认为:两种白附子均能祛风痰解痉,禹白附毒性较小,又能解毒散结,现已作为白附子正品广泛应用;关白附毒性大,功效偏于散寒湿、止痛,现已作为地方习用品种。

两种白附子均能祛风痰解痉,但禹白附毒性较小,又能解毒散结。现已作为白附子的正品广泛应用;而关白附毒性大,功效偏于散寒湿止痛,现已较少应用。

  白附片和白附子

中药禹白附的功效与作用

请问:如果处方上写白附子,应该付什么药?

是白附子还是附子?附子是温里药,而白附子却是一个温化寒痰的药物。

白附片为毛茛科植物,乌头侧根,附子炮制品之一,是将附子剥去外皮、切片,在清水中漂至水呈乳白色,取出蒸过、晒干,为大温大热之药,有回阳救逆之功效,附子的炮制品白附片同白附子一字之差,所以混淆的情况较常见。

白附子(关白附)不是白附片,一字之差,谬以千里。白附子乃阳明经药,因与附子相似故得其名,实非附子类也。

注:内容及图片来自教材和网络,仅作科普学习,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您可能感兴趣

中药代赭石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代赭石的功效与作用

平肝息风药均入肝经,多为动物药及矿石类药物,具有平肝潜阳、息风止

中药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

本节药物,味多辛苦,性多温燥,主归肺、脾、肝经,有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之

中药自然铜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自然铜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活血疗伤,治疗伤科疾患为主的药物,称为活血疗伤药。本类药物性

中药刺蒺藜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刺蒺藜的功效与作用

平肝息风药均入肝经,多为动物药及矿石类药物,具有平肝潜阳、息风止

中药天仙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天仙藤的功效与作用

理气药· 天仙藤 凡以疏理气机为主要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

中药大腹皮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大腹皮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疏理气机为主要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又名

中药甘松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甘松的功效与作用

甘松,春、秋二季采挖,以秋季采为佳。除去残基、根须,晒干或阴干,切段

中药刀豆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刀豆的功效与作用

理气药· 刀豆,凡以疏理气机为主要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

中药柿蒂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柿蒂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疏理气机为主要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又名

中药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内寄生虫,治疗虫证为主的药物,称为驱虫药。本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