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小知识 > 健康常识 > 详情

中药姜黄的功效与作用

本类药物多具辛味,辛散善行,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活血每兼行气,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主治气血瘀滞所致的各种痛证,如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经、产后腹痛,肢体痹痛、跌打损伤之瘀痛等。也可用于其他瘀血病证。

本期中药:姜黄,姜黄不是生姜的关联品,其是姜科植物姜黄的根,因为形似姜而色黄,故此得名。

中药姜黄的功效与作用

来源: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L.的根茎。野生或栽培。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煮或蒸至透心,晒干,切厚片,生用。

相关名字:黄姜、毛黄姜、黄丝郁金。

产地:主产于四川、福建等地。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性状鉴别:

中药姜黄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姜黄的功效与作用

姜黄:本品为不规则或类圆形的厚片。外表皮深黄色,有时可见环节。切面棕黄色至金黄色,角质样,内皮层环纹明显,纤维束呈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微苦、辛。

片姜黄:姜黄又有片姜黄,为植物郁金根茎的干燥切片,呈长圆形或不规则的片状,外皮灰黄色,粗糙皱缩,切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1圈环纹及多数筋脉小点散在。质坚实,粉质,有筋脉。有姜香气,味苦而辛凉。

主治病证:

1.气滞血瘀所致的心、胸、胁、腹诸痛。

姜黄辛散温通,苦泄,既入血分又入气分,能活血行气而止痛。治胸阳不振,心脉闭阻之心胸痛,可配当归、木香、乌药等药用,如姜黄散(《圣济总录》);治肝胃气滞寒凝之胸胁痛,可配枳壳、桂心、炙草,如推气散(《丹溪心法》);治气滞血瘀之痛经、经闭、产后腹痛,常与当归、川芎、红花同用,如姜黄散(《圣济总录》);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配苏木、乳香、没药,如姜黄汤(《伤科方书》)。

2. 风湿痹痛。

本品辛散苦燥温通,外散风寒湿邪,内行气血,通经止痛,尤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常配羌活、防风、当归等药用,如五痹汤(《妇人大全良方》)。

此外,以本品配白芷、细辛为末外用可治牙痛,牙龈肿胀疼痛,如姜黄散《百一选方》;配大黄、白芷、天花粉等外敷,可用于疮疡痈肿,如如意金黄散(《外科正宗》);单用本品外敷可用于皮癣痛痒。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血虚无气滞血瘀者慎用,孕妇忌用。

古籍摘要:

1.《新修本草》:“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

2.《日华子本草》:”治癥瘕血块,痈肿,通月经,治跌仆瘀血,消肿毒,止暴风痛,冷气,下食。”

3.《本草纲目》:“治风痹臂痛。”“姜黄、郁金、述药(莪术)三物,形状功用皆相近。但郁金入心治血,而姜黄兼入脾,兼治气;述药则入肝,兼治气中之血,为不同耳。”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有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姜黄酮、芳姜黄酮、姜烯、水芹烯、香桧烯、桉油素、莪术酮、莪术醇、丁香烯龙脑、樟脑等;色素物,主要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以及胭脂树橙和降胭脂树素和微量元素等。

2.药理作用:姜黄素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粘度和全血粘度;水煎剂、姜黄粉石油醚、乙醇和水提物有抗早孕作用;姜黄素、水提物及有效成分有抗肿瘤作用;姜黄素、醇或醚提取物和挥发油能降血脂;姜黄素又有抗炎作用;姜黄素对细菌有抑制作用,而挥发油则对真菌有强力的抑制作用;姜黄提取物、姜黄素、挥发油、姜黄酮以及姜烯、龙脑和倍半萜烯等都能利胆;姜黄素有短而强烈的降压作用,对离体豚鼠心脏有抑制作用;姜黄素能保护胃粘膜,保护肝细胞。

3.临床研究:用姜黄、郁金、茵陈、木香、大黄组成的复方治疗慢性胆囊炎100例,3日内显效77%,2周内显效达99%(中医药研究,1994,4)。用姜白软膏(姜黄、白芍、天花粉、赤芍)贴敷患处,2—3日换药1次,共治200例软组织损伤患者。结果显效124例,有效73例,无效3例(时珍国药研究,1992,3)。用黄芪、姜黄、赤芍、板兰根、山药、茯苓组成的复方治疗172例慢性乙肝,结果显效88例,有效65例,无效19例(江苏中医药,1985)。用姜黄浸膏片(每片含生药3.5g),每次5片,日3次,治疗16例高脂血症,经12周观察,血胆固醇平均比治疗前有下降(重庆医学院学报,1979)。

  鉴别用药

郁金、姜黄为同一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均能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之证。但姜黄药用其根茎,辛温行散,祛瘀力强,以治寒凝气滞血瘀之证为好,且可祛风通痹而用于风湿痹痛。郁金药用块根,苦寒降泄,行气力强,且凉血,以治血热瘀滞之证为宜,又能利胆退黄,清心解郁而用于湿热黄疸、热病神昏等证。

中药姜黄的功效与作用

图中最下方缀着的小纺锤体就是姜黄的块根,上边的一大团自然都是姜黄的根茎,还带着一点须根。根茎与根的最大区别就是,根茎是埋在地下的茎,有明显的节,例如藕、生姜,而根是没有节的。

注:内容及图片来自教材和网络,仅作科普学习,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您可能感兴趣

中药乳香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乳香的功效与作用

本类药物多具辛味,辛散善行,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活血每兼行气,有良好的

中药五灵脂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五灵脂的功效与作用

本类药物多具辛味,辛散善行,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活血每兼行气,有良好的

中药夏天无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夏天无的功效与作用

本类药物多具辛味,辛散善行,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活血每兼行气,有良好的

中药枫香脂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枫香脂的功效与作用

本类药物多具辛味,辛散善行,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活血每兼行气,有良好的

中药红花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红花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调畅血脉,通经止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活血调经药。本类药物性

中药桃仁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桃仁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调畅血脉,通经止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活血调经药。本类药物性

中药苏木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苏木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活血疗伤,治疗伤科疾患为主的药物,称为活血疗伤药。本类药物性

中药皂荚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皂荚的功效与作用

本节药物,味多辛苦,性多温燥,主归肺、脾、肝经,有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之

中药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调畅血脉,通经止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活血调经药。本类药物性

中药儿茶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儿茶的功效与作用

凡以活血疗伤,治疗伤科疾患为主的药物,称为活血疗伤药。本类药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