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自然之道教学实录
《自然之道》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充满了神奇的奥秘。
在大自然中,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存规律,这就是自然之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自然之道》,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板书课题:自然之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讲了作者和同伴以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时,看到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
结果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从巢里鱼贯而出,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我们后悔不已的事。
师:说得很完整。
那通过初读,你们对“自然之道”有了怎样初步的理解呢? 生:我觉得“自然之道”可能就是大自然里动物们生存的一些规律吧。
师:嗯,有自己的思考,很不错。
那接下来,让我们更深入地走进课文,去了解这背后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救幼龟”部分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 3 - 4 自然段,找出描写幼龟和嘲鸫的句子,想一想当时的场景是怎样的。
(学生默读,圈画相关句子) 师:谁找到了描写幼龟的句子? 生:“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 师: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幼龟很谨慎,它小心翼翼的,不敢轻易出来。
师:那描写嘲鸫的句子呢? 生:“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 师:这时候“我们”的反应是怎样的? 生:“我们”很紧张,觉得幼龟很可怜,就叫向导去救它。
师:向导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生: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 师:“若无其事”是什么意思?向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生:“若无其事”就是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
向导有这样的态度是因为他知道这是自然规律,不能随便干涉。
(二)学习“悲剧发生”部分 师:可是“我们”并没有听从向导的话,坚持让向导救幼龟。
结果发生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 5 - 8 自然段,找出描写幼龟出巢后情景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画句子)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画的句子? 生:“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
很快我们就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
现在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 生:“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 师: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氛围? 生:我感受到了一种很悲惨、很让人痛心的氛围。
好多幼龟都被食肉鸟吃了。
师:那“我们”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我们”很后悔,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
师:是啊,“我们”因为违背了自然之道,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那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自然之道”究竟是什么? 生:“自然之道”就是海龟有它们自己的生存方式,比如幼龟先派“侦察兵”出来试探,如果安全其他幼龟才会出来,这是它们的规律,我们不应该去破坏。
四、深入探讨,拓展延伸 师:在生活中,也有许多违背自然之道的事情,大家能说一说吗? 生:人们大量砍伐森林,破坏了动物的栖息地,让很多动物无家可归。
生:还有过度捕杀野生动物,导致一些物种濒临灭绝。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大自然,不随意破坏生态平衡。
师:说得非常好。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它给我们许多启示。
我们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自然之道》这篇课文,明白了大自然有它自身的规律,我们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意愿去违背它。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用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去发现自然之道,用一颗敬畏的心去遵循自然之道。
六、布置作业 抄写文中的生字词和自己喜欢的句子。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他们交流自己对“自然之道”的理解。
- 上一篇:《我想》小学生诗歌18首
- 下一篇:be动词练习题共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