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教案
《我的老师》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会读、会写“巍、芸、痣”等生字词,能够流畅、准确地朗读课文。
学生能够梳理文章结构,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老师的七件小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深厚情感,提高语感。
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提升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师生之间纯真的情谊,激发学生尊师爱师的情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七件小事所表达的师生情,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文中一些含蓄语句所蕴含的情感。
引导学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营造轻松温馨的课堂氛围。歌曲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在你们的学习生涯中,有没有一位老师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他/她做了什么让你难忘的事情呢?”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由此引出课题《我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词。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如“巍(wēi)、芸(yún)、痣(zhì)、褪(tuì)、卜(bǔ)、焚(fén)、磕(kē)、啰(luō)”等,带领学生认读并讲解其含义和用法。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文章围绕“我的老师”写了哪几件事?每件事用一句话概括。学生思考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讨论,然后请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
蔡老师假装发怒。
蔡老师教我们跳舞。
蔡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
蔡老师教我们读诗。
我们模仿蔡老师写字。
蔡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
我梦里寻师。
(三)精读课文,品味情感(15分钟)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件事,有感情地朗读,并思考: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对蔡老师怀着怎样的情感?
小组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选择一件事进行深入分析。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并适时给予指导。
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例如:
从“蔡老师假装发怒”这件事,可以看出蔡老师温柔、慈爱,即使生气也是假装的,并没有真正责怪学生,体现了她对学生的宽容和喜爱。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如“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生动地表现出蔡老师的温柔可亲,也流露出作者对蔡老师的亲近之感。
“蔡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一事,展现了蔡老师公正、善良的品质。她关心学生之间的矛盾,耐心调解,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公平。作者回忆此事,饱含着对蔡老师的感激之情。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叙述这些小事时所蕴含的情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如“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中的“最”字,强调了蔡老师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中“狡猾”一词贬词褒用,写出了儿童的机灵可爱,更体现出师生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
(四)研读课文,学习写法(10分钟)
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蔡老师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这些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外貌描写:“她穿着白色的裙子,胖胖的,很美。”简洁的外貌描写,勾勒出蔡老师的形象,给人亲切的感觉。
语言描写:“‘你们要打胜仗的话,就不要着急’她轻轻地说。”体现了蔡老师的温和与耐心。
动作描写:“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拜见其余的教师。”一连串的动作,表现出蔡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照顾。
神态描写:“她的脸上立刻显出了愉悦的神情。”生动地表现出蔡老师的和蔼可亲。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好处?在写作中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细节描写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具体、真实,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在写作中,要善于观察人物的言行举止、神态表情等,选择典型的细节进行描写,并且要融入自己的情感,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五)拓展延伸(5分钟)
请学生回忆自己与老师之间发生的难忘的事,仿照课文,运用细节描写,写一个片段,描述自己的老师。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进行评价,教师最后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存在的不足。
(六)课堂小结(3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蔡老师的形象特点以及作者所表达的师生情,强调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珍惜师生情谊,尊重老师,同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七)布置作业(2分钟)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生字词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将课堂上写的片段扩展成一篇完整的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要求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突出老师的特点,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