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的穴位图
中医认为,人体有多个穴位与耳鼻喉的健康密切相关,刺激这些穴位可以预防和缓解耳鼻喉方面的多种不适症状。
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耳部穴位 耳门穴 位置:在面部,耳屏上切迹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
功效:清泻少阳,聪耳利窍,主治耳鸣、耳聋、聤耳(化脓性中耳炎之类病症 )等耳部疾病,以及牙关紧闭、口噤不开等。
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或中指指腹,轻柔按压双侧耳门穴,每次每穴按压3 - 5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听宫穴 位置: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功效:开窍聪耳,宁心安神,对耳鸣、耳聋、聤耳等耳部疾患有较好疗效,还可缓解齿痛。
按摩方法:微微张口,用双手拇指指腹按揉听宫穴,力度适中,以产生酸麻胀感为度,每次每穴按摩3 - 5分钟,每日可操作2 - 3次。
听会穴 位置:在面部,耳屏间切迹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
功效:聪耳利窍,理气止痛,常用于治疗耳鸣、耳聋、中耳炎等耳部问题,以及牙痛、面痛等。
按摩方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轻轻按压听会穴,每次每穴按压2 - 3分钟,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
鼻部穴位 迎香穴 位置: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功效:疏散风热,通利鼻窍 ,是治疗鼻塞、鼻渊(类似于鼻窦炎等 )、鼻衄(鼻出血)等鼻部疾病的常用穴位,还可缓解面部瘙痒、面肿等。
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指腹,轻轻按揉迎香穴,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揉按20 - 30次,以局部有轻微温热感为佳。
印堂穴 位置:在头部,两眉之间。
功效:明目通鼻,宁心安神,对鼻炎、鼻窦炎引起的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还可用于改善失眠、眩晕等。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从印堂穴向上推至前发际,反复操作10 - 15次,然后再轻轻按压印堂穴3 - 5分钟。
上星穴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功效:清热息风,通利鼻窍,可用于治疗鼻渊、鼻衄、头痛、目痛等病症,尤其对鼻部的热性病症有较好疗效。
按摩方法:用中指指腹按压上星穴,力度适中,每次按压3 - 5分钟,每日可按摩2 - 3次。
咽喉部穴位 廉泉穴 位置: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功效:利咽开音,消肿止痛,主要用于治疗舌下肿痛、舌根急缩、舌强不语、暴喑(突然失音 )、喉痹(咽喉疼痛、红肿等 )等咽喉口舌病症。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轻柔地按揉廉泉穴,每次按摩2 - 3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每天可进行3 - 4次。
天突穴 位置: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功效:宽胸理气,化痰止咳,清利咽喉,对咳嗽、哮喘、胸痛、咽喉肿痛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按摩方法:将食指或中指指腹放在天突穴上,轻轻按压并做环形揉动,每次操作3 - 5分钟,注意按压力度不宜过大,以免引起不适。
照海穴 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功效:滋阴清热,利咽安神,可辅助治疗咽喉干燥、肿痛、梅核气(自觉咽喉中有异物感 )等咽喉病症,还对失眠、癫痫等有一定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照海穴,每侧穴位每次按揉3 - 5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力度以穴位局部有酸麻胀感为宜。
耳鼻喉的穴位图(1)
耳鼻喉的穴位图(2)
耳鼻喉的穴位图(3)
耳鼻喉的穴位图(4)
耳鼻喉的穴位图(5)
耳鼻喉的穴位图(6)
耳鼻喉的穴位图(7)
耳鼻喉的穴位图(8)
耳鼻喉的穴位图(9)
耳鼻喉的穴位图(10)
耳鼻喉的穴位图(11)
耳鼻喉的穴位图(12)
耳鼻喉的穴位图(13)
耳鼻喉的穴位图(14)
耳鼻喉的穴位图(15)
耳鼻喉的穴位图(16)
耳鼻喉的穴位图(17)
耳鼻喉的穴位图(18)
耳鼻喉的穴位图(19)
耳鼻喉的穴位图(20)
耳鼻喉的穴位图(21)
耳鼻喉的穴位图(22)
耳鼻喉的穴位图(23)
耳鼻喉的穴位图(24)
耳鼻喉的穴位图(25)
耳鼻喉的穴位图(26)
耳鼻喉的穴位图(27)
耳鼻喉的穴位图(28)
耳鼻喉的穴位图(29)
耳鼻喉的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