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止痛穴位图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足部止痛的穴位: 太冲穴 位置:位于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处 。
功效:具有平肝息风、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的作用。
对于因肝郁化火、气血不畅引起的足部疼痛,尤其是伴有情绪烦躁、头痛等症状时,刺激该穴位有一定的止痛效果。
此外,它还可调节肝经气血,对缓解因肝肾不足导致的下肢酸软疼痛也有帮助。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压在太冲穴上,力度适中,以穴位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每次按压3 - 5分钟,两侧穴位可交替进行。
行间穴 位置:在足背,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功效:能清泻肝热、凉血活血、通络止痛。
对于足部因肝经湿热下注引起的红肿热痛,特别是脚趾部位的疼痛,刺激行间穴可起到清热利湿、疏通经络而止痛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食指和拇指捏住穴位,轻柔地按揉,频率约每分钟60 - 80次,每次按揉3 - 5分钟。
太白穴 位置: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功效:可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如果足部疼痛是由于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不能濡养足部经络所致,刺激太白穴能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生成,改善足部的营养供应,从而减轻疼痛。
此外,对于因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常引起的下肢沉重、疼痛也有一定调理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太白穴,力度由轻渐重,以能耐受为度,每次按压5 - 10分钟,每天可进行2 - 3次。
昆仑穴 位置: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具有舒筋活络、解痉止痛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足跟痛、脚踝扭伤疼痛等。
它能改善足太阳膀胱经气血运行,缓解因经络不通导致的疼痛,尤其对后侧足部及踝关节周围的疼痛效果较好。
按摩方法:一手握住脚踝,另一手用拇指指腹揉按昆仑穴,力度适中,以局部有明显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摩3 - 5分钟,左右脚穴位均可按摩。
申脉穴 位置: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功效:可安神定志、通利关节、止痛。
对于足部外侧疼痛,特别是因风寒湿邪侵袭经络,气血阻滞引起的疼痛,刺激申脉穴能起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行气止痛的作用。
同时,它对改善下肢关节活动不利、拘挛疼痛也有一定帮助。
按摩方法:用手指点按申脉穴,力度均匀,每次点按3 - 5分钟,每天可操作2 - 3次。
穴位按摩止痛效果因人而异,若足部疼痛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
足止痛穴位图(1)
足止痛穴位图(2)
足止痛穴位图(3)
足止痛穴位图(4)
足止痛穴位图(5)
足止痛穴位图(6)
足止痛穴位图(7)
足止痛穴位图(8)
足止痛穴位图(9)
足止痛穴位图(10)
足止痛穴位图(11)
足止痛穴位图(12)
足止痛穴位图(13)
足止痛穴位图(14)
足止痛穴位图(15)
足止痛穴位图(16)
足止痛穴位图(17)
足止痛穴位图(18)
足止痛穴位图(19)
足止痛穴位图(20)
足止痛穴位图(21)
足止痛穴位图(22)
足止痛穴位图(23)
足止痛穴位图(24)
足止痛穴位图(25)
足止痛穴位图(26)
足止痛穴位图(27)
足止痛穴位图(28)
足止痛穴位图(29)
足止痛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