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穴位图解
中医通过刺激一些穴位,对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和辅助治疗血栓相关病症有一定作用。
以下为您介绍相关穴位: 上肢穴位 内关穴 定位: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时,将右手三指并拢,把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食指与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处即是。
功效:内关穴归属手厥阴心包经,刺激此穴可调节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黏稠状态,对预防和缓解因气血不畅导致的血栓形成有积极意义。
此外,它还能宁心安神、和胃降逆。
操作: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穴位,力度适中,以产生酸麻胀感为宜,每次按压3 - 5分钟,每日可进行多次,双侧穴位交替操作。
曲池穴 定位:在肘区,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凹陷处。
当屈肘成直角时,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便是该穴位。
功效:曲池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具有清热解表、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
刺激曲池穴能促进上肢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弹性,有助于改善血液的运行状况,减少血栓形成风险。
操作:以拇指或中指指腹按揉曲池穴,按揉时力度稍重,以局部有明显酸胀感为度,每次按揉3 - 5分钟,每天可操作2 - 3次。
下肢穴位 足三里穴 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简便取穴可采用站位弯腰,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四指向下,中指指尖处即为足三里。
功效: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功效。
脾胃功能正常有助于气血生化有源,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对预防和改善血栓相关问题有帮助。
操作:用拇指指腹按揉足三里穴,频率约每分钟60 - 80次,每次按揉5 - 10分钟,以局部皮肤微微发红、有温热感为佳,每日早晚各进行一次。
三阴交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功效:三阴交归属足太阴脾经,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
刺激三阴交穴可调节肝脾肾三脏的功能,促进气血运行,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对于下肢静脉血栓等有一定的辅助调理作用。
操作:用拇指指腹轻柔而有力地按揉三阴交穴,每次按揉3 - 5分钟,每天2 - 3次,以穴位局部产生酸麻胀感为度。
头部穴位 百会穴 定位: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简便取穴可将两耳尖向上连线的中点处即是百会穴。
功效:百会穴为诸阳之会,能升提阳气、醒脑开窍、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对于预防和治疗因脑部血液循环不畅引发的血栓性疾病,如脑梗死等,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并拢,轻轻按压百会穴,每次按压1 - 2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也可用掌心轻轻揉搓百会穴区域,以头皮微微发热为宜。
其他穴位 血海穴 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
简便取穴可正坐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斜置,拇指尖下即是血海穴,对侧反之。
功效: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的作用。
刺激该穴位可调节气血,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液瘀滞形成血栓。
操作:用拇指指腹按揉血海穴,每次按揉3 - 5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按揉时力度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穴位疗法对于血栓只能起到辅助保健和改善症状的作用,不能替代正规的医学治疗。
如果怀疑有血栓形成或存在相关疾病,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和规范治疗 。
血栓穴位图解(1)
血栓穴位图解(2)
血栓穴位图解(3)
血栓穴位图解(4)
血栓穴位图解(5)
血栓穴位图解(6)
血栓穴位图解(7)
血栓穴位图解(8)
血栓穴位图解(9)
血栓穴位图解(10)
血栓穴位图解(11)
血栓穴位图解(12)
血栓穴位图解(13)
血栓穴位图解(14)
血栓穴位图解(15)
血栓穴位图解(16)
血栓穴位图解(17)
血栓穴位图解(18)
血栓穴位图解(19)
血栓穴位图解(20)
血栓穴位图解(21)
血栓穴位图解(22)
血栓穴位图解(23)
血栓穴位图解(24)
血栓穴位图解(25)
血栓穴位图解(26)
血栓穴位图解(27)
血栓穴位图解(28)
血栓穴位图解(29)
血栓穴位图解(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