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最全穴位图
耳穴是分布在耳廓上的腧穴,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在耳廓上都有相应的刺激点,当身体出现疾病时,这些部位可能会出现压痛敏感、皮肤改变等反应。
以下为较为全面的耳穴介绍: 耳部正面穴位 耳垂部分 眼:在耳垂正面中央部,即耳垂5区。
主治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麦粒肿、近视眼等。
牙:在耳垂正面前上部,即耳垂1区。
常用于牙痛、牙周炎、拔牙后疼痛等的辅助治疗。
舌:在耳垂正面中下部,即耳垂2区。
可调理舌炎、口腔溃疡等问题。
面颊:在耳垂正面第五、六区交界处。
对面部痤疮、三叉神经痛、面瘫等有一定作用。
耳屏部分 外耳:在耳屏上切迹前方近耳轮处,即耳屏1区上缘。
可用于外耳道炎、中耳炎等耳部疾病。
咽喉:在耳屏内侧面上1/2处。
对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等有辅助治疗功效。
肾上腺:在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即耳屏2区后缘处。
有抗炎、抗过敏、抗风湿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哮喘、休克等。
对耳屏部分 额: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前部,即对耳屏1区。
可缓解头痛、头晕,对失眠也有一定帮助。
颞:在对耳屏外侧面中部,即对耳屏2区。
常用于偏头痛的辅助治疗。
枕: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后部,即对耳屏3区。
可改善失眠、眩晕、癫痫等症状。
皮质下:在对耳屏内侧面。
对调节大脑皮层功能有重要作用,可用于治疗失眠、多梦、痛症等多种病症。
耳甲部分 口:在耳甲腔前上方,即耳甲1区。
可用于口腔炎、咽炎、胆囊炎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食管:在耳甲腔入口处稍上方,即耳甲2区。
对食管炎、食管痉挛有一定调理作用。
胃:在耳轮脚消失处,即耳甲4区。
常用于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等胃部疾病。
十二指肠: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后1/3处,即耳甲5区。
可辅助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小肠: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中1/3处,即耳甲6区。
对消化不良、腹痛等有一定作用。
大肠: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前1/3处,即耳甲7区。
可用于便秘、腹泻等肠道问题。
肝:在耳甲艇的后下部,即耳甲12区。
对胁痛、眩晕、月经不调等有辅助治疗功效。
胆:在耳甲艇的后上部,即耳甲11区。
常用于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
肾: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即耳甲10区。
可调理耳鸣、耳聋、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等。
膀胱:在对耳轮下脚下方中部,即耳甲9区。
对膀胱炎、遗尿等有一定作用。
心:在耳甲腔中央凹陷处,即耳甲15区。
可用于心悸、失眠、多梦等。
肺:在耳甲腔中央周围,即耳甲14区。
对咳嗽、气喘、皮肤病等有辅助治疗作用。
三角窝部分 内生殖器:在三角窝前1/3的下部,即三角窝2区。
可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白带过多等妇科疾病。
神门: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即三角窝4区。
有镇静、安神、止痛、止痒等作用,常用于失眠、多梦、焦虑等。
盆腔:在三角窝后1/3的下部,即三角窝5区。
可辅助治疗盆腔炎、附件炎等。
耳轮部分 耳中:在耳轮脚处,即耳轮1区。
可用于呃逆、荨麻疹等。
直肠:在耳轮起始部,即耳轮2区。
对便秘、脱肛等有一定作用。
尿道:在直肠上方,即耳轮3区。
可辅助治疗尿道炎等泌尿系统疾病。
外生殖器:在对耳轮下脚前方的耳轮处,即耳轮4区。
可用于睾丸炎、附睾炎等生殖系统疾病。
耳尖:在耳郭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即耳轮6、7区交界处。
有退热、镇痛、消炎等作用,可用于麦粒肿、高血压等。
耳部背面穴位 耳背沟:在对耳轮上、下脚及对耳轮主干在耳背面呈“Y”字形凹沟处。
可降血压、降血脂,常用于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
耳背心:在耳背上部,即耳背1区。
可辅助治疗心悸、失眠等。
耳背肺:在耳背中外部,即耳背2区。
对咳嗽、气喘等有一定作用。
耳背脾:在耳背中间,即耳背3区。
可调理消化不良、腹胀等。
耳背肝:在耳背中内部,即耳背4区。
对胁痛、眩晕等有辅助治疗功效。
耳背肾:在耳背下部,即耳背5区。
可用于耳鸣、耳聋等耳部疾病及肾虚相关症状。
耳穴疗法需由专业人员操作,根据不同病症选取相应穴位进行针刺、埋针、压豆等治疗。
耳穴最全穴位图(1)
耳穴最全穴位图(2)
耳穴最全穴位图(3)
耳穴最全穴位图(4)
耳穴最全穴位图(5)
耳穴最全穴位图(6)
耳穴最全穴位图(7)
耳穴最全穴位图(8)
耳穴最全穴位图(9)
耳穴最全穴位图(10)
耳穴最全穴位图(11)
耳穴最全穴位图(12)
耳穴最全穴位图(13)
耳穴最全穴位图(14)
耳穴最全穴位图(15)
耳穴最全穴位图(16)
耳穴最全穴位图(17)
耳穴最全穴位图(18)
耳穴最全穴位图(19)
耳穴最全穴位图(20)
耳穴最全穴位图(21)
耳穴最全穴位图(22)
耳穴最全穴位图(23)
耳穴最全穴位图(24)
耳穴最全穴位图(25)
耳穴最全穴位图(26)
耳穴最全穴位图(27)
耳穴最全穴位图(28)
耳穴最全穴位图(29)
耳穴最全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