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胸穴位图肚子
前胸和肚子部位分布着众多重要穴位,它们在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以下为您介绍这些部位的常见穴位: 前胸穴位 膻中穴 位置:在胸部,横平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上。
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即是该穴位。
功效: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止咳平喘。
常用于缓解胸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咳嗽气喘等症状,对情绪调节也有一定作用,可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按摩方法:用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轻轻按揉膻中穴,每次按揉3 - 5分钟,频率适中,以局部有轻微酸胀感为宜。
玉堂穴 位置:位于胸部,横平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上。
功效:宣肺止咳、宽胸理气。
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胸痛、喉痹等呼吸系统及胸部相关病症。
按摩方式:以拇指指腹按压玉堂穴,力度由轻渐重,保持均匀平稳,每次按压2 - 3分钟,每日可操作2 - 3次。
中庭穴 位置:在胸部,横平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上。
功效:调理胸腹气机,可缓解胸腹胀满、心痛、呕吐等症状。
按摩手法:将食指伸直,用指端垂直点按中庭穴,每次点按3 - 5下为一组,每天进行3 - 4组,点按时注意力度适中,避免造成损伤。
腹部穴位 神阙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脐中央。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肚脐位置。
功效:培元固本、回阳救逆、健脾和胃。
对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等多种病症有一定的调理作用,还可用于养生保健,增强体质。
按摩方法:洗净双手后,搓热掌心,将掌心对准神阙穴,轻轻按揉,顺逆时针各揉100圈左右,每天1 - 2次。
也可用艾灸的方式,但需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关元穴 位置: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功效:补肾培元、温阳固脱。
常用于治疗元气虚损病症,如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等,对男科、妇科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如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等。
按摩方式:用手指指腹按压关元穴,每次按压时间约5 - 10分钟,力度以穴位局部有温热、酸胀感为宜,不宜过重。
可早晚各进行一次。
气海穴 位置:在下腹部,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上。
功效:益气助阳、调经固经。
能够缓解气虚引起的各种症状,如体弱乏力、气短、面色苍白等,对女性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妇科病症也有一定疗效。
按摩手法:以手掌心紧贴气海穴,按照顺时针方向轻柔打圈按摩,每次按摩10 - 15分钟,每日1 - 2次,长期坚持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
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
功效: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主要用于治疗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疾病。
按摩方法:将双手重叠,以中脘穴为中心,进行环形按摩,手法要轻柔缓慢,每次按摩时间约15 - 20分钟,每天可进行1 - 2次,饭前饭后均可,但饭后按摩力度不宜过大。
前胸穴位图肚子(1)
前胸穴位图肚子(2)
前胸穴位图肚子(3)
前胸穴位图肚子(4)
前胸穴位图肚子(5)
前胸穴位图肚子(6)
前胸穴位图肚子(7)
前胸穴位图肚子(8)
前胸穴位图肚子(9)
前胸穴位图肚子(10)
前胸穴位图肚子(11)
前胸穴位图肚子(12)
前胸穴位图肚子(13)
前胸穴位图肚子(14)
前胸穴位图肚子(15)
前胸穴位图肚子(16)
前胸穴位图肚子(17)
前胸穴位图肚子(18)
前胸穴位图肚子(19)
前胸穴位图肚子(20)
前胸穴位图肚子(21)
前胸穴位图肚子(22)
前胸穴位图肚子(23)
前胸穴位图肚子(24)
前胸穴位图肚子(25)
前胸穴位图肚子(26)
前胸穴位图肚子(27)
前胸穴位图肚子(28)
前胸穴位图肚子(29)
前胸穴位图肚子(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