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止痛穴位图
手上有多个穴位具有止痛功效,涵盖不同类型的疼痛,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合谷穴 位置: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即是合谷穴。
功效主治:疏风解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对头痛、牙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失音、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小儿惊风、鼻衄、耳鸣耳聋、发热恶寒、无汗、多汗、瘾疹、疟疾、滞产等多种疼痛和疾病均有疗效。
尤其对于头面部的疼痛,如头痛、牙痛效果显著,是临床常用的止痛穴位。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尖用力按压对侧合谷穴,力度以产生明显酸麻胀感为宜,每次按压持续3 - 5秒,然后松开,重复操作10 - 15次,两侧交替进行。
劳宫穴 位置: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功效主治:清心泄热、开窍醒神、消肿止痒、通经活络。
可用于治疗心痛、心悸、癫狂痫、口疮、口臭、鹅掌风等。
对于心胸部位的疼痛,如心绞痛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同时对因内热引起的疼痛也有效果。
按摩方法:用另一手的拇指指腹按揉劳宫穴,按揉时带动皮下组织,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揉30 - 50圈,以穴位处有温热感为佳。
鱼际穴 位置:在手外侧,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功效主治:疏风清热、清利咽喉、通络。
主要用于治疗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发热等。
对咽喉部位的疼痛,特别是因外感风热引起的咽喉肿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按摩方法:用食指指腹按压鱼际穴,力度适中,以穴位处微微酸痛为度,每次按压1 - 2分钟。
少府穴 位置: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功效主治:清心泻火、理气活络。
可治疗心悸、胸痛、阴痒、阴痛、小便不利、遗尿、手小指拘挛疼痛等。
对心经循行部位的疼痛,如胸痛、小指疼痛等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少府穴,力度由轻到重,逐渐渗透,每次按压3 - 5分钟,以局部有明显酸麻胀感为宜。
后溪穴 位置:在手内侧,第5掌指关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功效主治:清热利窍、宁神定志、通经活络。
常用于治疗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癫狂痫、疟疾等。
对于颈部、肩部以及腰部的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尤其适合长时间伏案工作导致的颈肩疼痛。
按摩方法:用另一手的拇指指腹按揉后溪穴,可适当加大力度,以穴位处有较强的酸胀感为度,每次按揉3 - 5分钟。
手止痛穴位图(1)
手止痛穴位图(2)
手止痛穴位图(3)
手止痛穴位图(4)
手止痛穴位图(5)
手止痛穴位图(6)
手止痛穴位图(7)
手止痛穴位图(8)
手止痛穴位图(9)
手止痛穴位图(10)
手止痛穴位图(11)
手止痛穴位图(12)
手止痛穴位图(13)
手止痛穴位图(14)
手止痛穴位图(15)
手止痛穴位图(16)
手止痛穴位图(17)
手止痛穴位图(18)
手止痛穴位图(19)
手止痛穴位图(20)
手止痛穴位图(21)
手止痛穴位图(22)
手止痛穴位图(23)
手止痛穴位图(24)
手止痛穴位图(25)
手止痛穴位图(26)
手止痛穴位图(27)
手止痛穴位图(28)
手止痛穴位图(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