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对应穴位图
中医认为失眠多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通过刺激相应穴位可以调节身体气血、脏腑功能,从而改善睡眠。
以下是一些与失眠对应的重要穴位: 头部穴位 神庭穴 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功效:宁心安神、清头散风。
刺激该穴位可缓解因情志不舒、气血不畅引起的失眠,还能改善头痛、眩晕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轻轻按压神庭穴,力度适中,以穴位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每次按压3 - 5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
百会穴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功效:升阳举陷、醒脑开窍、宁心安神。
它是人体阳气汇聚之处,对调节全身气血、改善大脑功能有重要作用,可有效缓解失眠、健忘等问题。
按摩方法:用右手拇指指腹按压百会穴,顺时针方向轻轻旋转按摩,每次5 - 1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耳部穴位 神门穴(耳穴) 位置:在耳甲腔底部,三角窝前上方。
功效:镇静安神、消炎止痛。
此穴位是治疗失眠的常用耳穴,通过刺激它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焦虑、紧张情绪,帮助入睡。
按摩方法:用食指和拇指轻轻捏揉神门穴,每次1 - 2分钟,每天3 - 4次;也可使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在该穴位上,定期按压以持续刺激穴位。
上肢穴位 内关穴 位置: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功效: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内关穴对心脏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缓解心悸、心烦等症状,从而改善因心系疾病或情绪因素导致的失眠。
按摩方法:用一只手的拇指指尖垂直按压另一只手的内关穴,力度以产生酸麻胀感为宜,每侧穴位按压3 - 5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
神门穴(手穴) 位置: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功效:清心安神、滋阴降火。
主要用于治疗心烦、失眠、惊悸、怔忡等心系病症,可调节心经气血,改善心神不宁状态。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神门穴,每次按揉3 - 5分钟,以穴位局部有明显酸胀感为度,每天可进行3 - 4次。
下肢穴位 足三里穴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功效:调理脾胃、扶正培元、安神定志。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通过刺激足三里穴可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生成,为心脑提供充足营养,进而改善睡眠。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按压足三里穴,力度适中,以穴位局部有酸麻胀感并向足部放射为佳,每次按压5 - 10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
三阴交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功效:健脾益血、调肝补肾、安神助眠。
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对肝、脾、肾三脏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可治疗因肝肾阴虚、脾虚血少引起的失眠。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三阴交穴,每次按压3 - 5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两侧穴位交替进行。
腹部穴位 关元穴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功效:温补肾阳、培元固本、安神定志。
关元穴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位,具有调节内分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对于因肾阳不足、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有较好疗效。
按摩方法:仰卧位,用手掌轻轻按摩关元穴,以穴位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每次10 - 15
失眠对应穴位图(1)
失眠对应穴位图(2)
失眠对应穴位图(3)
失眠对应穴位图(4)
失眠对应穴位图(5)
失眠对应穴位图(6)
失眠对应穴位图(7)
失眠对应穴位图(8)
失眠对应穴位图(9)
失眠对应穴位图(10)
失眠对应穴位图(11)
失眠对应穴位图(12)
失眠对应穴位图(13)
失眠对应穴位图(14)
失眠对应穴位图(15)
失眠对应穴位图(16)
失眠对应穴位图(17)
失眠对应穴位图(18)
失眠对应穴位图(19)
失眠对应穴位图(20)
失眠对应穴位图(21)
失眠对应穴位图(22)
失眠对应穴位图(23)
失眠对应穴位图(24)
失眠对应穴位图(25)
失眠对应穴位图(26)
失眠对应穴位图(27)
失眠对应穴位图(28)
失眠对应穴位图(29)
失眠对应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