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头部穴位图
女性头部分布着众多重要穴位,这些穴位对调节身体机能、缓解不适等具有重要作用,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正面穴位 印堂穴 位置:在两眉之间。
作用:具有明目通鼻、宁心安神的功效。
常用于缓解头痛、眩晕、失眠、鼻炎等症状。
按摩此穴位可以舒缓压力,改善头部血液循环,使人感到放松。
按摩方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轻轻按压,每次按压3 - 5分钟,力度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攒竹穴 位置: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作用:可有效缓解眼部疲劳、头痛、眉棱骨痛等。
对于长时间用眼导致的眼睛酸涩、胀痛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指腹分别按压两侧攒竹穴,由轻到重,旋转按揉,每次约2 - 3分钟。
迎香穴 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鼻塞、鼻流清涕或浊涕、嗅觉减退等鼻部疾病,还能缓解面部神经麻痹等问题。
按摩方法:用食指指腹轻轻按揉,每次1 - 2分钟,以穴位处有轻微酸胀感为度。
侧面穴位 太阳穴 位置: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作用:是常用的保健穴位,可缓解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等症状。
在头部受到轻微撞击或感到头晕时,按摩太阳穴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按摩方法:用双手拇指或食指指腹,轻柔地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按揉,每次3 - 5分钟。
率谷穴 位置: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穴上方。
作用:对偏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等病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适用于因肝阳上亢引起的头部不适。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压穴位,力度适中,以产生酸胀感为度,每次按摩3 - 5分钟。
风池穴 位置: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作用:具有疏风清热、醒脑开窍、聪耳明目的作用。
可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眩晕、耳鸣、失眠等多种病症,是头部保健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摩方法:双手抱头,用拇指指腹按压双侧风池穴,力度由轻到重,按揉3 - 5分钟,以局部有明显酸胀感且向头顶扩散为宜。
顶部穴位 百会穴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为人体阳气汇聚之处,具有升阳举陷、醒脑开窍、宁心安神等功效。
可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失眠、健忘、中风等多种病症,对提升人体正气、改善脑部功能有重要作用。
按摩方法:用右手拇指指腹轻轻按压百会穴,顺时针方向按揉3 - 5分钟,然后再逆时针方向按揉相同时间,力度适中,以头皮有轻微发热感为佳。
神庭穴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作用:能起到宁心安神、清头散风的作用,可缓解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有助于改善大脑的功能状态。
按摩方法:用食指指腹缓慢而轻柔地按压神庭穴,每次持续2 - 3分钟,每天可按摩多次。
后部穴位 天柱穴 位置: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作用:可缓解头痛、项强、肩背痛、落枕等不适症状,对于颈部肌肉紧张、僵硬以及由此引发的头部疼痛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天柱穴,力度适中,以穴位处有酸胀感为度,每次按摩3 - 5分钟。
脑户穴 位置: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作用:具有醒脑开窍、熄风止痉的功效,对头痛、眩晕、癫痫等病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按摩方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轻轻按压,每次按压时间约2 - 3分钟,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过度。
女头部穴位图(1)
女头部穴位图(2)
女头部穴位图(3)
女头部穴位图(4)
女头部穴位图(5)
女头部穴位图(6)
女头部穴位图(7)
女头部穴位图(8)
女头部穴位图(9)
女头部穴位图(10)
女头部穴位图(11)
女头部穴位图(12)
女头部穴位图(13)
女头部穴位图(14)
女头部穴位图(15)
女头部穴位图(16)
女头部穴位图(17)
女头部穴位图(18)
女头部穴位图(19)
女头部穴位图(20)
女头部穴位图(21)
女头部穴位图(22)
女头部穴位图(23)
女头部穴位图(24)
女头部穴位图(25)
女头部穴位图(26)
女头部穴位图(27)
女头部穴位图(28)
女头部穴位图(29)
女头部穴位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