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腿穴位图大全
大腿分布着众多穴位,对调节身体机能、缓解疾病等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按照大腿前侧、内侧、外侧、后侧的顺序为你介绍常见穴位: 大腿前侧 伏兔穴 位置:在大腿前外侧,髌底上6寸,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
功效:缓解下肢痿痹、膝痛、脚气等下肢病症,还可缓解心慌、心跳过速等心脏相关症状。
应用:经常按摩伏兔穴,对改善腿部血液循环、减轻腿部疲劳有帮助;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适当刺激该穴位,有助于调节心脏功能。
梁丘穴 位置: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功效:具有理气和胃、通经活络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胃痛、乳痈、膝关节肿痛等病症。
应用:在急性胃痛发作时,用力按压梁丘穴,可快速缓解疼痛;对于女性乳腺炎等乳腺疾病,按摩此穴也有一定辅助治疗效果。
大腿内侧 血海穴 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简便取穴法: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
对侧取法仿此。
功效:化血为气,运化脾血,可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妇科病症,以及皮肤瘙痒、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
应用:女性月经不调、痛经时,按摩血海穴可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对于皮肤过敏、瘙痒等问题,刺激该穴位也能缓解症状。
三阴交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在大腿内侧对应的位置也有三阴交相关经气循行。
功效:健脾和胃、调补肝肾、行气活血、疏经通络,对妇科疾病、男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均有良好疗效,如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小便不利等。
应用:日常保健按摩三阴交穴,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对于失眠人群,按摩此穴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大腿外侧 风市穴 位置: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
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即是本穴。
功效:祛风化湿、疏通经络,主要用于治疗下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等病症,以及遍身瘙痒等皮肤病症。
应用:对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引起的下肢疼痛、麻木,按摩风市穴可缓解症状;皮肤瘙痒时,刺激该穴位也有一定止痒效果。
环跳穴 位置:在臀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在大腿外侧上部也有经气关联。
功效: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风除湿,主治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下肢及腰部病症。
应用:是治疗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常用穴位,通过针灸或按摩环跳穴,能有效改善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
大腿后侧 承扶穴 位置: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功效:通利下焦、强健腰膝,主要用于治疗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等。
应用: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导致的腰部、臀部、大腿后侧疼痛,按摩承扶穴可有效缓解;对于痔疮引起的不适,刺激该穴位也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委中穴 位置: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功效:具有舒筋活络、凉血解毒、清热利湿的作用,可治疗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症,以及腹痛、吐泻等急症。
应用:腰部疼痛、下肢疲劳时,按摩委中穴能快速缓解症状;夏季中暑、腹痛、腹泻时,点刺委中穴放血,可起到清热解暑、缓解症状的作用。
大腿穴位图大全(1)
大腿穴位图大全(2)
大腿穴位图大全(3)
大腿穴位图大全(4)
大腿穴位图大全(5)
大腿穴位图大全(6)
大腿穴位图大全(7)
大腿穴位图大全(8)
大腿穴位图大全(9)
大腿穴位图大全(10)
大腿穴位图大全(11)
大腿穴位图大全(12)
大腿穴位图大全(13)
大腿穴位图大全(14)
大腿穴位图大全(15)
大腿穴位图大全(16)
大腿穴位图大全(17)
大腿穴位图大全(18)
大腿穴位图大全(19)
大腿穴位图大全(20)
大腿穴位图大全(21)
大腿穴位图大全(22)
大腿穴位图大全(23)
大腿穴位图大全(24)
大腿穴位图大全(25)
大腿穴位图大全(26)
大腿穴位图大全(27)
大腿穴位图大全(28)
大腿穴位图大全(29)
大腿穴位图大全(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