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儿童教育 > 学习成长 > 详情

桥之美教案

《桥之美》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积累“驻足、轩榭、镂空”等字词,理解其含义并学会运用。

了解文中所提到的各种桥的特点,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桥之美的独特感悟,培养语感。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与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美”的事物,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欣赏美的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心目中桥之美的标准,把握文章的主旨。

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桥之美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优美性。

教学难点 领会文中所蕴含的美学观念,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引导学生理解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学会用美学的眼光欣赏事物。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理解文章内容。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桥的图片及相关视频,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比较阅读法:将本文与《中国石拱桥》进行比较阅读,加深学生对不同文体特点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桥的图片,如赵州桥、卢沟桥、苏州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桥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桥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你觉得哪些桥很美?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桥的印象和感受,教师适时引出课题——《桥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检查(5分钟) 请学生上台听写词语:驻足、轩榭、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

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写完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批改。

挑选几位同学解释上述词语的意思,教师针对学生回答不准确或不完整的地方进行纠正和补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思考:作者眼中桥美在何处? 教师范读课文,在范读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读完后,请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作者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分别列举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形式独特的风雨桥等例子,从不同角度说明了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最后总结归纳桥之美在于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融合。

(四)研读文本,深入探究(18分钟) 研读第2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说“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构成了丰富的绘画美”? 学生自主阅读第2段,圈点勾画出关键语句,进行思考分析。

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桥的美不仅在于它自身的结构和造型,更在于它与周围环境相互映衬、相互融合,形成了一幅幅独特的画面,具有丰富的绘画美感。

研读第3 - 6段,分析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不同环境中的桥之美的? 学生分组研读,每组负责一段,从文中找出描写桥及其周围环境的语句,分析桥在其中所起到的美学作用。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赏析。

例如: 第3段写乌镇苇丛上的石桥,“密密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仿佛在预示着不祥;而石桥的宽厚雄健,横跨在水面上,打破了这种沉闷压抑的氛围,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起来”,通过对比,突出了石桥在苇丛环境中所起到的打破单调、增添生机的作用。

第4段写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细柳与石桥相互映衬的柔美画面,展现了桥在这种环境中的独特韵味。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作者描写桥之美的方法:运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从视觉、空间等角度,将桥与周围环境相结合进行描写,突出桥在不同环境中的美学效果。

研读第7段,思考:文章结尾“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学生结合前文对各种桥的描写进行思考,理解句子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强调了桥之美的本质在于它在环境中所起到的连接、协调和美化作用,只要能在整体环境中发挥关键作用,使画面和谐统一的形象,都具备桥之美。

这也启示我们要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

(五)比较阅读,体会文体特点(10分钟) 多媒体展示《中国石拱桥》中的片段,与《桥之美》进行比较阅读。

思考:两篇文章在内容和写法上有哪些异同点? 学生自主阅读比较,从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

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相同点:都以桥为说明对象,都介绍了桥的一些特点。

不同点:《中国石拱桥》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侧重于介绍石拱桥的结构特点、历史悠久等科学知识,采用逻辑顺序,运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平实;而《桥之美》则更像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散文,作者从画家的角度出发,着重阐述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表达方式灵活多样,综合运用描写、抒情等手法,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六)课堂小结(4分钟)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自己对桥之美的认识和体会。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领略了桥在不同环境中展现出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了桥与周围环境和谐融合所产生的美。

同时,我们还通过比较阅读,了解了不同文体在介绍事物时的特点。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欣赏身边的各种美,并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

(七)布置作业(2分钟) 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一处你熟悉的景物,运用描写、抒情等手法,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展现其独特的美。

收集一些你认为很美的桥的图片或资料,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并简要介绍其美的独特之处。

 

您可能感兴趣

老舍《小麻雀》教案

老舍《小麻雀》教案

《小麻雀》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

《酸的和甜的》教案(范文3篇)

《酸的和甜的》教案(范文3篇)

《酸的和甜的》教案 第一篇 一、教学目标 认识"酸、葡"等 9 个

《柳毅传》高三语文教案

《柳毅传》高三语文教案

《柳毅传》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

精《小摄影师》教案

精《小摄影师》教案

《小摄影师》教案 一、教学目标 学生会认"摄、基"等 8 个生字,

《十三岁的际遇》优秀教案示例

《十三岁的际遇》优秀教案示例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3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3篇)

《消息二则》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能够准确判

《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范文(范文3篇)

《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范文(

《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奇妙的克隆》教案15篇

《奇妙的克隆》教案15篇

《奇妙的克隆》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克隆

邓稼先教案(范文3篇)

邓稼先教案(范文3篇)

《邓稼先》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了解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主要

党课教案范例6篇

党课教案范例6篇

党课教案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