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图头
以下是一些常用于头部相关病症治疗的针灸穴位: 百会穴 定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 5 寸。
简便取穴法为两耳尖向上连线与头部正中线的交点处。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狂痫证等神志病,以及脱肛、阴挺等气失固摄而致的下陷性病证。
针法:平刺 0.5 - 0.8 寸;升阳举陷可用灸法 。
神庭穴 定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 0.5 寸。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惊悸、癫痫等神志病证,以及鼻渊、目痛等头面五官病。
针法:平刺 0.5 - 0.8 寸 。
印堂穴 定位:在面部,两眉之间。
主治:头痛、眩晕、鼻渊、鼻衄、小儿惊风、失眠等。
针法:提捏局部皮肤,平刺 0.3 - 0.5 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
太阳穴 定位:在头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 1 横指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偏头痛、目赤肿痛、眼疲劳、牙痛等。
针法:直刺或斜刺 0.3 - 0.5 寸,或点刺出血 。
风池穴 定位:位于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耳鸣、耳聋等内风所致的病证;感冒、鼻塞、鼽衄、目赤肿痛、口眼歪斜等外风所致的病证。
针法: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 0.8 - 1.2 寸,或平刺透风府穴;深部中间为延髓,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 。
头维穴 定位:在头部,当额角发际上 0.5 寸,头正中线旁开 4.5 寸。
主治:头痛、目眩、迎风流泪、眼睑瞤动等头目病证。
针法:平刺 0.5 - 1 寸 。
率谷穴 定位: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 1.5 寸,角孙直上方。
主治:偏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小儿急慢惊风等。
针法:平刺 0.5 - 0.8 寸 。
攒竹穴 定位:在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迹处。
主治:头痛、眉棱骨痛、眼睑瞤动、眼睑下垂、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等眼部病证及呃逆。
针法:可向眉中或向眼眶内缘平刺或斜刺 0.5 - 0.8 寸;禁灸 。
针灸穴位图头(1)
针灸穴位图头(2)
针灸穴位图头(3)
针灸穴位图头(4)
针灸穴位图头(5)
针灸穴位图头(6)
针灸穴位图头(7)
针灸穴位图头(8)
针灸穴位图头(9)
针灸穴位图头(10)
针灸穴位图头(11)
针灸穴位图头(12)
针灸穴位图头(13)
针灸穴位图头(14)
针灸穴位图头(15)
针灸穴位图头(16)
针灸穴位图头(17)
针灸穴位图头(18)
针灸穴位图头(19)
针灸穴位图头(20)
针灸穴位图头(21)
针灸穴位图头(22)
针灸穴位图头(23)
针灸穴位图头(24)
针灸穴位图头(25)
针灸穴位图头(26)
针灸穴位图头(27)
针灸穴位图头(28)
针灸穴位图头(29)
针灸穴位图头(30)